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内联升百年传奇:从定制朝靴到给毛泽东做鞋

2012年01月25日 10:54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1992年年初的一天,内联升接到一个电话,要求订做一双手工皮便鞋。不久,一双鞋码为37.5号的皮底皮面小舌鞋穿到了邓小平的脚上。当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穿着这双鞋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期间,邓小平掷地有声向世人宣告:“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爷不爷,先看鞋。”鞋底有了劲,脸面便增光。老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如今,走在商铺林立的北京前门大街,不经意间转入大栅栏34号,便来到了内联升总店。一层、二层金字招牌上的“内联升”三字分别出自张爱萍将军和郭沫若的手笔。描金彩绘的店面,琳琅满目的布鞋、绣花鞋,熙熙攘攘的顾客……让人回味起内联升近160年来的繁华与沧桑。

  为溥仪定做登基龙靴

  1853年,正值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当年,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内联升于北京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开张了。创办人赵廷为天津武清人,他14岁便到京城东四牌楼一家靴鞋店做学徒。顺利出师后,赵廷从一位宫廷官员那里获得了一笔八千两白银的“风险投资”,加上自己此前的两千积蓄,他开始了掌柜生涯。

  与诸多老字号一样,内联升沿袭了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几经分析,赵廷把目光锁定在了那些“坐轿的人”身上,他决定先给达官贵人定制朝靴:朝靴顾客群稳定、消费能力强,一双售价50两白银,除去原料及制作成本,利润依然可观。

  单从“内联升”这块招牌名就不难看出赵廷的良苦用心。“内”泛指大内、宫廷,与“联升”合起来,意即穿了内联升的靴子定可连升三级、青云直上。这些吉祥的寓义颇合官员们升官的心理。

  除了字号中听,要想让消费者掏腰包,更主要的当然是靠货真价实、物有所值。赵廷花大价钱从南京买进质量最好的黑贡缎,这种缎子色泽乌亮,经久不起毛。内联升朝靴靴底有30多层,但厚而不重,如果沾上浮土,用大绒鞋擦轻轻刷打,鞋面重新乌黑闪亮。穿上内联升牌朝靴,脚感舒适、轻巧,走路无声,既显庄重又有气派,一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颇为追捧。洋务大臣李鸿章、两广总督刘长佑、恭亲王奕䜣等先后都成了内联升的主顾。宣统皇帝溥仪在太和殿登基时穿的龙靴,也是内联升做好后送到内务府的。

  中国最早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

  三品以上的大员如果要定制朝靴,很少有人亲自光顾店铺,他们往往叫内联升的人到府上为其量尺试样。顾客一多,赵廷多了个心眼。他把王公贵族、大吏要员的靴鞋尺寸、式样、个人爱好等逐一登记在册,几年下来,汇编成了一本《履中备载》。

  作为有据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履中备载》已被编入不少高校MBA课程案例库。凭借手中掌握的VIP客户资源,内联升很快站稳了脚跟。《履中备载》所体现的“会员”制度,内联升一直沿用至今。顾客只要在内联升定制鞋子,相关信息会输入电脑数据库,下次需要时直接调用脚码等数据即可。

  《履中备载》甚至成了官员们的“敲门砖”。不少小官吏、举子士人为谋得一官半职,在逢迎达官显贵、“恩师”等关键人物时,常常到内联升打听上司的“足下之需”。他们不惜花重金定制几双朝靴送礼,以示孝敬心意。连自己穿多大尺寸的鞋码都知道,受礼者自然对来者另眼相看。一旦如愿,那些得到升迁或重用的人,回过头来又成了内联升新的顾客,一些官员还把能在《履中备载》留名视为荣耀。

  一次突发的“事故”再次令内联升名声鹊起。1891年,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朝廷内务府总管李莲英偶然听到有人说内联升“造假”,立即派人前往稽查。赵廷当众搬出切刀,任内务府的人随意切开朝靴勘验。一连随机抽取查看了十余双朝靴之后,并没有发生传说中的造假事件,内务府人只得回宫如实禀报。

  这次成功的“危机公关”轰动京城,东北、天津、上海等地大商号闻讯纷纷前来定购朝靴。赵廷乘势在天津、大同、青岛等地开设分号,并同时开始尝试多种经营,除了“伺候好坐轿子的,也得想到抬轿子的”。内联升设计出“轿夫靸鞋”。这种鞋柔软吸汗,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很受轿夫、车夫喜爱。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就爱穿这种鞋,这也是习武中人的装备之一。为了区分市场,内联升特地在北京开了万盛斋,给“抬轿子的人”做鞋,内联升继续给“坐轿子的人”做靴,天津分号则以做绣花鞋为主。

  千层底布鞋“俘获”民国上流人士

  时局的动荡冲击了内联升迅猛扩张的势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一把大火烧毁了东交民巷,内联升只得迁往灯市口西街奶子府(今乃兹府)另谋出路。

  刚恢复元气,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军阀哗变,京津一带一片混乱。内联升没能幸免于难,赵廷为此忧愤而死。其子赵云飞接手产业后,把店铺迁至前门外廊房头条重新开业,并在北火扇另立制鞋作坊。

  清王朝覆亡后,朝靴市场急剧萎缩,内联升因时而变,瞄准了当权新贵、军阀政要、文化学者等新兴群体,推出礼服呢面和缎子面的千层底布鞋。在选材上,内联升鞋面用的礼服呢从美国进口,千层底包边的漂白布则用日本的亚细亚牌,这在当时是最好的选材。民国初年,一双缎面鞋卖三块大洋,值三袋洋面,一般人舍不得买。而内联升的小牛皮底礼服呢圆口鞋,一经推出迅速成为上流人士的时尚选择。

  因多年兵荒马乱,解放前夕,一路磕磕碰碰的内联升处在了破产边缘。解放后公私合营,百年老字号纳入了国营企业,开始生产女鞋、解放鞋,其总店最终落户今大栅栏街34号。“文革”期间,内联升一度更名为“东方红鞋店”、“长风鞋店”,并开始生产皮鞋,非自产鞋也列入了销售范围。

  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事变化无常,内联升精工细作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流传了下来。这可谓内联升真正的品牌DNA。“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近花甲的何凯英是其第四代传人。“做成一双鞋不难,做好一双鞋就非常难了。”在何凯英看来,内联升做鞋有几个必备条件,除棉、麻、毛、丝等天然材料外,手工纳制的千层底、手工绱鞋不可或缺。据介绍,从切底、包签、圈边到纳底、缉口、绱鞋,内联升一双鞋要经过90道工序,使用工具达40种。

  光是纳鞋底,就需花费一个熟练工人3天左右的时间。做鞋师傅“一坐三道弯”,腰、脖子、腿长时间弯着,一天下来,非常辛苦。纳底时选用产自温州的上等麻绳,锥铤要细,针脚要密实匀称,不管横看、竖看、斜看,都得呈一条直线。一双最普通的平针“千层底”需纳制2100针,十字底就是4200针。

  鞋底纳好了,先要经过80度左右的热水蒸制。制鞋的主要污染物是胶水,内联升粘鞋底用的是高筋粉调制的糨糊,即便人吃了也没有什么伤害。高温蒸制车间,弥漫的都是热气腾腾、蒸馒头的味儿。加热后的鞋底用棉被包严热闷,再用木锤锤平、整型、晒干。经过这些打磨,内联升的鞋才会看起来平整、不走样,穿着柔软、不起毛,并且透气、吸汗、养脚,也就有了“精气神”。早在民国年间,内联升便在国家级展会上获得“各类鞋一等奖”、“靴鞋一等奖”等。

  何凯英如今已收了三个徒弟。在拜师会上,他给弟子们传授了内联升延续一百多年的“五为”师训:“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

  为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做鞋

  内联升王文林师傅曾为很多国家领导人做过鞋。据王师傅回忆:毛泽东脚肥大,要穿41.5——42号的布鞋,内联升后来制作了毛泽东生前常穿的一个款式,作为毛主席纪念堂里的陈列鞋,同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领导们买鞋一般一次定制两双,周恩来却每次只做一双,穿坏再做,千层底小圆口布鞋是总理的休闲鞋。郭沫若不论单鞋、棉鞋都到内联升来做,他还特意给内联升留下墨宝:凭谁踏破天险,助尔攀登高峰。

  陈毅元帅到内联升定做鞋子时,不让用从美国进口的礼服呢作鞋面,而采用中国自产的冲服呢。陈云右脚的大脚趾稍有些上翘,穿一般鞋会顶得不舒服。王文林每次都是亲自带着做好的鞋让陈云先试穿,回来后再作修改。胡耀邦穿的布鞋也由内联升定做。

  邓小平同样喜爱内联升的手工布鞋和缝制的软皮底鞋。1992年年初的一天,内联升接到一个电话,要求订做一双手工皮便鞋。他们很快按要求做好了鞋子。不久,一双鞋码为37.5号的皮底皮面小舌鞋穿到了邓小平的脚上。当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穿着这双鞋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期间,邓小平掷地有声向世人宣告:“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对内联升的鞋很满意,曾委托家人给做鞋师傅送来一箱其家乡产的沙田柚,以示感谢。

  香港回归前夕,内联升特地为邓小平制作了一双黑色的皮便鞋,希望他能穿上这双鞋,如愿踏上回归后的香港土地。不幸的是,邓小平没有等到这一天就逝世了。内联升将这款“未能送出的鞋”取名为“小平式”,此款鞋后来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颁发了证书。

  此外,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梅葆玖,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人也钟情内联升的千层底礼服呢男式小圆口布鞋。武打演员成龙在多部电影中均着内联升的千层底小圆口布鞋,小圆口布鞋于是又有了“功夫鞋”的别称。

  内联升布鞋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不少拥趸。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就连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不时也秀一下他们脚下的内联升布鞋。

  2001年内联升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时,200多员工全体持股,在内联升干了近30年的程来祥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内联升从此步入中兴快车道。2006年,内联升被授予“中国布鞋第一家”荣誉称号;2010年,内联升销售额达70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布鞋销售已近30万双,内联升400多个网点遍布国内各大中型城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0年,内联升授权日本国际友好艺术公司在日本以网络销售形式经营其产品,开始试水国际市场。

  摘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23期 作者:刘火雄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