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没了广告彰显春晚“联欢”功能回归
少了赵本山和广告的春晚
□ 王红军
没了赵本山的央视春晚(以下简称“春晚”),“平平淡淡,没有惊喜”。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春晚,没有了广告,无论是插播的还是植入的,彰显了春晚“联欢”功能的回归。
30年来,春晚从小到大,从简朴到华丽。每一年,春晚都会留下诸多经典节目,《千手观音》、《小城雨巷》等舞蹈,《爱的奉献》、《常回家看看》等歌曲,还有赵丽蓉、赵本山、黄宏等人的小品,至今还为观众津津乐道;每一年,春晚都会捧红一些明星,从蒋大为、宋祖英、赵本山,到后来的刘谦、吉祥三宝等,可谓是一炮而红。
但与此相伴的是,春晚前些年滋生了越来越多的令人讨厌的植入广告等衍生品。整点报时、贺电,还有小品中无孔不入的广告,逐渐让春晚变了味儿。当年,赵本山的小品《捐助》,至少有4个植入广告,为央视贡献了近1500万元。春晚的商业价值,渐渐盖过了其全民联欢的社会价值。
什么是联欢?前春晚总策划甲丁说,联欢就是台上台下互动,演员和观众打成一片。“我一扬眉你能看得见,感觉上不困难。而且主持人的连接上,一会儿台上一会儿台下,两步就到你跟前了,感觉非常温暖。”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就是明证。
当年,担纲主持人的姜昆一上场就嚷着没吃晚饭,肚子饿。在晚会进行中,他不时地在观众席里找零食。而当晚会进行到第16个节目,斯琴高娃和严顺开表演《逛厂甸》。斯琴高娃看中了王景愚手里端着的一盘烧鸡,嚷着要买,王景愚不答应,没想到姜昆在下面偷偷地把鸡给吃了。丢了烧鸡的王景愚气呼呼地找马季评理,马季刚要质问姜昆,姜昆赶紧把一块鸡肉塞到马季嘴里。马季把鸡肉藏到背后,转过头来批评王景愚:“没有鸡你就不能表演了?”就这样,王景愚表演了哑剧小品《吃鸡》,一举为全国观众所熟知。
2012年,为使龙年春晚回归“联欢”形式,央视拆掉了晚会现场2/3的观众席重新布置圆桌,并邀请参加春晚演出的明星、社会焦点人物以及他们的家人围桌而坐,演员和主持人穿梭其间与观众互动……种种设计都是为了加重晚会的联欢气氛。
此外,春晚还婉拒了潘长江、巩汉林、姜昆、郭达等老将,在最后时刻又“批准”了赵本山的“病退”,引入了民间火爆的“开心麻花”和德云社旧将曹云金、刘云天组合,希望能为晚会注入全新的笑料。出发点是好的,从整体效果来看也还差强人意。
有关赵本山的“病退”,据称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插曲。在“病退”前,赵本山参加了春晚的两次彩排。他带着徒弟宋小宝上台,演到笑点时,距离舞台最近的演员桌笑声寥寥,叫好声和掌声来自圆桌后的观众席,“笑托儿”负责叫好,观众被带领着鼓掌。
在“相声时代”过后,春晚的笑声主要靠小品支撑着;现在,春晚的笑声变成依靠“笑托儿”撑着了。近年来,虽然诞生了“我要上春晚”这样的娱乐性栏目,但曾经“抢眼”的春晚呈现出鸡肋的态势,人们对于春晚的批评意见越来越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千里之外赶回家,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穿新衣,走亲访友……中国人的春节蕴涵着太多的东西。而春晚这样一台晚会,目前已很难承载和满足中国人对春节娱乐的需求,这也是春晚饱受争论的根本所在。
现在,可以预见的是,当惯了主角的央视,必然面临掌声稀落的尴尬局面。毕竟,随着网络、影视等娱乐产业发展以及国人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观念更新,春晚也只能成为公众的节日选择之一,“之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