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军迷给新《亮剑》挑错 斯登冲锋枪"穿越"到抗战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1月29日 07:4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新《亮剑》剧照。

抗战时期的俗称花机关枪的MP18式冲锋枪。

新版《亮剑》剧中八路军站成一堆在冲锋。

  日本在97和99式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位置相比剧中的狙击步枪安装明显是靠后的,上图为97式狙击步枪,右下图为剧中的狙击步枪。

  给新版《亮剑》挑挑错

  《亮剑》是一部颇受观众喜欢的军事题材电视剧,最近更被重新翻拍播出。但遗憾的是,包括新旧《亮剑》在内,收视率高居前列的众多国产军事题材影视剧,长期以来军事常识错误连篇,穿帮镜头频出,因而饱受诟病,在普及国防知识和军事常识方面更有明显的误导。

  这方面,美国、日本等拍摄制作的战争历史剧,例如2011年12月还在播出的反映日俄战争的《坂上之云》,以及美国HBO所投资制作的经典二战剧《兄弟连》和2011年播出的反映太平洋战争的《血战太平洋》,在制作水平以及道具和历史考证方面则堪称专业。国内战争剧相比它们可谓高下立现,差距异常明显。

  网友和军迷期待,将来银屏上的军事题材作品,道具能够更真实,引用历史更准确。

  文/狙击手、冯家杰 网易军事

  新《亮剑》中的典型常识错误和穿帮镜头

  1 BUG1:手端轻机枪扫射

  真正结局:手会被机枪导气管烫“熟”

  新版《亮剑》第三集中,楚云飞和李云龙各自抱着一挺捷克式机枪对空射击的镜头算是个不小的穿帮:两人的手都握着折叠起来的两脚架,手指靠近导气管部位,要知道射击后导气管灼热无比,手不烧焦了才怪。这种为表现英雄气概的场面,在国产很多其他影视作品中都同样存在。

  手端轻机枪扫射 命中率其实奇低

  其实,手端轻机枪扫射还不只是会将持枪者本人的双手烫焦,如果敌人不在近距离的话,采用这种射击方式由于缺乏稳定性,射弹散布会大得出奇,这时如果碰巧在持枪者前方还有不少战友的话, 很可能的结果是敌人非但打不着,还会赔上一批战友。

  其实一般情况下,作为轻机枪组很少有冲锋在前的情况,轻机枪一般都是作为班排级的支援火力使用,使用时也多是将双脚架打开架设在稳定位置后射击,这样才能保证射击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如果真要轻机枪手本人端枪射击,真正正确的做法是要么将两脚架打开,用双脚将两脚架稳定住,这样可以保证不让持枪者手烫焦。要么就一只手握着提把,一只手开枪射击。或者对空射击时用双手稳住枪身和枪托射击,这3种方式才算是正确做法。

  2 BUG2:官兵密集冲锋

  真正结局:火炮和机枪的终极理想靶标

  为了表现人物的英勇无畏,新版《亮剑》中还是没有让人意外地出现了惯常的官兵密集冲锋画面,这也是国产战争剧常见的情景。不过在真实战争中,这都是敌人的火炮、手榴弹、机枪的终极理想靶标。

  在真正的冲击中,步兵通常都是以散兵线为主。事实上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后来的解放军和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都未在战争中发动过“人海冲锋”。真正的进攻时是通过一定方式来展开的。

  朝鲜战争时美军第2步兵师在对1950年11月战役的总结中曾这样描述:志愿军在对美军1个步兵连阵地的进攻中,一开始的攻击重点会选择在主阵地侧后方的有利地形,攻击兵力集中在1个排(约30人)的阵地上。志愿军的首次攻击不会排成一条长的散兵线来进攻,攻击线上最多可见60名或70名散兵,通常是30~40名。

  这说明我军在进攻时并不会发动“人海冲锋”,只不过是在长期的战争中不自觉地遵守了“兰彻斯特方程”,以通过局部兵力优势来抵消敌人的装备优势。一战期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用数学方式推演总结出了日后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的战斗数量关系规律:“在直接瞄准射击条件下,交战一方的有效战斗力,正比于其战斗单位数的平方与每一战斗单位平均战斗力(平均毁伤率系数)的乘积。”

  3 BUG3:无处不在的斯登冲锋枪

  斯登冲锋枪号称中国影视剧道具穿帮之王。在新版《亮剑》中,它先是出现在了楚云飞的手里,该枪实际上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才提供给国民党军队的,之前基本上只有英国人还有欧洲一些国家在使用,斯登又一次华丽地穿越了历史。之后斯登冲锋枪还出现在片中的日军特种部队手中,不过与前面不同的是,它被改装成德制MP18冲锋枪的外形。旧版的《亮剑》中,日军特种部队使用的美制M3式冲锋枪一直饱受军迷的诟病(二战日军没有装备过任何一型美国轻武器)。

  在新版《亮剑》中,日军使用的是德制的MP18冲锋枪,这种冲锋枪国军也装备过不少,这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因此为了符合这种情况,斯登冲锋枪被改装成了MP18冲锋枪的样子,但改装并不彻底,从外形上仍能识别出来。

  斯登冲锋枪是英国在二战时期大量制造及装备的9毫米冲锋枪,英军一直采用至上世纪60年代,共制造了超过400万支。该枪结构简单,外形看上去非常丑陋,不合常规。乍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组成的,不过该枪也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是一支威力颇好的武器;其次是成本低;第三是便于迅速大量生产。

  1918年,德国著名军械设计师施迈瑟设计了著名的MP18冲锋枪。伯格曼军工厂生产的伯格曼MP18型冲锋枪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一战后,作为德国剩余物资,毛瑟手枪和MP18一起流入了中国。

  1925年汉阳兵工厂率先仿制MP18,但口径改为7.63毫米,1926年上海兵工厂和金陵制造局也开始仿造,两年中共生产了6000支,广东、巩县兵工厂和大沽造船所也先后仿造此枪并有所改进,口径包括9毫米、7.65毫米和7.63毫米。由于这些武器具有木制全枪托、左侧横置弹匣的共同外形,而且枪管护套上布满圆孔,因此通常将其统称为“花机关”。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