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花2.2亿买“汉代玉凳”的是谁?

2012年01月30日 08:0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花2.2亿买个假古董或可不计,可为什么有这样一桩“凯子交易”、这2.2亿又是怎样的来龙去脉,恐怕是不能就这么含糊过去的。

  据《法制晚报》报道,春节期间,一条“汉代玉凳”在网上引发热议——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是“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成交价2.2亿元。但很多网民指出,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专家也表示,从“汉代坐凳”的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

  事情曝光后,拍卖公司负责人以“拍卖公司只是中介机构”、“不保证拍卖品100%是真的”和“打眼也是一种乐趣”(“打眼”:收藏行话,指没看准东西被人蒙了),来回应各界的纷纷质疑、指责。很显然,拍卖公司表现得如此漫不经心,要么觉得就算“打眼”也无需付出什么代价,要么就是这桩交易别有洞天,即便付出代价,也是稳赚不赔。

  于是另一个“为什么”呼之欲出:有人“愿打”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挨”?就算这位买者果真不认得古董,如今这事炒得沸沸扬扬,这位花了2.2亿,却可能买回个笑话的神秘人物,居然会如此沉得住气?

  在国际古董、收藏品和艺术品拍卖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些看似匪夷所思、实则别有深意的交易,明明并不值钱的低价值藏品、赝品甚至伪作,却以畸高的价格成交。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有些不为人知的名堂,如虚买虚卖哄抬藏品或同类拍品价格,反复倒手“钓鱼”、吸引“凯子”上钩,甚至利用这种“合法天价交易”将“黑钱”洗白等。

  如果“为什么”的起因仅仅是“打眼”,那么拍卖公司负责人所言“争来争去没个说理地方”的现状,就必须加以扭转,一件各方面均符合典型特征的元青花是真是伪,是老仿、高仿或做旧新仿或许无法作权威裁定,但类似“汉代坐凳”能拍出天价,这种足以让整个拍卖行当蒙羞的“打眼”,古今中外都不应、也不可能“没个说理地方”,如果真没有,那相关部门需尽快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不能让拍卖行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如果是出于那些“非业务”原因,那就更应该有人出来问声“为什么”了——花2.2亿买个假古董或可不计,可为什么有这样一桩“凯子交易”、这2.2亿又是怎样的来龙去脉,恐怕是不能就这么含糊过去的。

  □陶短房(学者)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