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评:质疑韩寒的意义在于审视粉丝文化

2012年01月30日 17:18 来源:红网 参与互动(0)

  方舟子“打假”韩寒的论战连春节也不休息,而今愈演愈烈,眼看还要对簿公堂,其戏剧冲突比看春晚和骂春晚强多了。从目前双方在争论中摆出的事实来看,我觉得此番争论既算不得“打假”,也不必过分追究名誉伤害,就当作一场对韩寒的质疑还是恰当的。而且这质疑的意义,在本质上其实是针对粉丝文化的。

  韩寒可以说是网络粉丝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十多年来,他从菜鸟到中国赛车运动的领军人物,从辍学少年到名作家和意见领袖,而且被抬举到天才的文学家和最有独立精神的“公共知识分子”的高度,成为拥趸粉丝最多的青年偶像和文化名人,但是通过这次偶然爆发的质疑却让我们看清了粉丝盲崇名人的真相。

  公正而实事求是地讲,说韩寒整个是“人造”的,说他的名作是他人“代笔”的,说他完全是团队“包装”的,这肯定证据不足。但是,正如韩寒在至今仍不失率真的辩白中所说,他也确实巧妙而功利地用模仿文化名士的笔调和摘抄资料的办法炮制了成名之作。从新概念作文到意见领袖,他也确实有“扮演意识”和“表演成分”,在觉得需要他说话(甚至被绑架)的时候,为了“显得和偶像接近一些”发表过“装逼”的意见。这些算不算造假和包装姑且不论,但至少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比较真实的韩寒。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这次在方舟子“打假”情急之下,韩寒自己为了辩白才说出来的。如果他自己不说,这位粉丝偶像还将被捧在云里雾里。

  事情既然如此,也真让我们这些挺认真的“大人”哭笑不得,感觉我们确实被这孩子玩了一把。应该说,也难怪有许多青年人喜欢他,韩寒在本质上确实是很可爱的。他出生平寒秉性率真却才气冒尖,而且思想活跃,一度叛逆玩世进而有独立意识,又喜爱诙谐调侃。他能弄出一些故作老成和假装有学问的文字,能说出一些当代青年想说而不敢说或不会说、甚至叫大人吃惊的话语。如果处于一种比较正常的文化氛围,他也许能通过踏实的奋斗而成为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然而一种躁动的文化潮流却把他推向了另类出人头地的道路并被捧为一代青年偶像,于是难免招致质疑甚至“打假”。

  方舟子把韩寒的一些关节作品拿出来做了分析,也让我们回头浏览他的大作、对韩寒的目前所取得的成就有了客观地评估。纵观韩寒所有的文字,他的小说貌似天才奇迹,你说文学水平有多高,那显然还欠功力。他的散文杂感有独立见解,你说在思想理论上有多成熟和深刻,也实在说不上。但是他为什么能如此“唬人”,而且不但“唬”了千万粉丝,还“唬”了那么多专家学者呢,我觉得现在与其追究韩寒的“造假“,还不如问责我们这些大人。为什么一个16岁的少年“凭着一本字典和一本古书,我就能把我塑造成贯通古西的教授”,为什么凭着模仿“民国作家”和“掉书袋”的文字就能一举成名?为什么有时故意发表“装逼”意见的名人韩寒会被人捧为“当代鲁迅”甚至“精神领袖”?

  韩寒自己说他是“歪打正着”却不知是“歪在哪儿了”,而在我看来,韩寒的自“装”和“唬人”,这其实也不能归罪于韩寒本人包括他父亲和朋友的个人行为,而是粉丝文化的必然所致。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韩寒实在是粉丝文化所造就的,韩寒的身上富有粉丝文化的鲜明印记和特征。

  粉丝文化可以视为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青年在网络时代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粉丝文化具有这一代青年特有的若干时代属性,也难以避免地承传有中国固有文化的基因。粉丝文化本身就是只需要偶像而不在乎真相的浮躁世相,是一种偶像(名人)崇拜的新迷信,其中必然有人造的成分,包括追捧、扮演、神化等文化包装,也包括商业利益介入的品牌包装。粉丝文化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思想潮流和文化选择,而且带有很大的唯名是举的盲从和哗众色彩,因此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思想文化成果和代表人物,而只是呈现出一种浮华的名士风流。这是我们在追求文化强国的梦想时必须认清撇清的文化幻境。

  质疑韩寒、让我们对粉丝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唤醒韩寒以及所有名人和粉丝们也是非常必要的。粉丝文化既成全了韩寒的虚名,也害得韩寒现在“飞得还不够高”。从韩寒的角度看,倒确实要“清晰自我”,从今以后当个老老实实的青年,不要再玩“唬人”的文化伎俩,不要得意于当粉丝的偶像。如果真要想成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真要想立言而参与治国平天下,你就得从粉丝文化的虚荣里挣脱出来,老老实实干事做学问,这样才会真正“飞得更高”。

  作者:曹宗国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