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剧汇星期天”:让戏剧不再曲高和寡
林 培
市民文化大讲堂、戏聚星期六、深圳晚八点、音乐下午茶……在深圳众多的公益文化品牌中,剧汇星期天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自2011年9月“登陆”深圳以来,剧汇星期天在鹏城刮起一股强劲的“剧”风,引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潮。
作为能最直观反映一座城市人文精神和文化追求的艺术载体,戏剧是对社会生活的精炼浓缩,它引发大众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反思,加深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剧汇星期天有别于深圳其他的文化惠民工程,更侧重“剧”的探讨和挖掘,在前几期的活动中,尤以话剧最甚。在形式上,剧汇星期天打破了纯粹讲座或演出的单一模式,而是把戏剧文化界名家的讲座与戏剧表演、观众舞台体验结合起来,为观众呈现出戏剧的台前幕后和方方面面。这样更易于观众走入戏剧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充分理解戏剧内涵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
在剧汇星期天的舞台上,不仅有王晓鹰、丁罗男、傅维伯、王宝社、胡野秋、杨立新、影子等大陆戏剧及文化界名人为观众解读戏剧,更有台湾戏剧界名人李宗熹、美声歌手詹喆君与观众分享他们的戏剧人生以及话剧和音乐剧背后的故事。而最令观众着迷的是,在讲座之外,还可以现场欣赏《雷雨2011》、《将爱情进行到底》、《黄粱一梦》等大量优秀的话剧及戏剧演出,以及深圳本土戏剧的原创演绎。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经济实力雄厚的深圳早就将目光投向了文化,策划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在广东甚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文化品牌,深受市民追捧。深圳笃信“城市因文化而有品位,市民因文化而有内涵”,在甩掉“文化沙漠”这顶名不副实的帽子后,深圳期冀让每一个市民都沐浴在文化的阳光里。
当前,大多数戏剧院团都面临着一个窘境,精品戏剧匮乏,运营资金短缺。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则苛责戏剧的门槛过高,票价不“平民”。在这种现状下,深圳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看戏”的运作模式,为全国的戏剧院团和大众搭建了一座沟通交流的平台。戏剧不再束之高阁,不再曲高和寡,不再脱离大众,而是走向“公益性”“平民化”。作为深圳公益文化品牌,剧汇星期天为正处在瓶颈期的戏剧院团提供了绝佳展示平台,让每一个深圳人都能零门槛接触戏剧艺术,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更浓郁了深圳的戏剧艺术氛围,培育了戏剧赖以生存的土壤。
“从剧汇小舞台到世界大舞台”,这场全球戏剧梦旅人的“公益”聚会,让每一个人,不论地域民族,不管性别年龄,都能享受戏剧艺术带来的乐趣,在感知人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