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玉凳真假背后:收藏界高科技制假低科技鉴定(2)
争论一 家具历史
正方: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
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邵晓峰在看到几张玉凳的实物照片后,曾做过这样的表述。他认为,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汉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席地而坐,以席、几、床、榻为主要的生活器具。 “这种凳子属于‘高坐’,当时根本派不上用场。汉代确实也有类似于凳子的家具,但它不是让人休息的,而是用来摆东西的,叫几”。 “从图片上看,这套汉代梳妆台及玉凳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宫廷家具。 ”同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一直到唐宋时代,凳子才由外来民族的“胡床”演变而来,从那时开始中国人才有使用凳子的生活习惯。
反方:汉代的中国就已经有凳子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调集了全国各地民间收藏家的私人藏品,向本报记者展示,希望能从中发现汉代甚至更早时候 “凳子”的“蛛丝马迹”,结果令他感到欣喜。
“事实证明,汉代的中国就已经有凳子了。 ”这其中就包括在去年评选的十大民间国宝中的“汉代黄玉雕鸿门宴”,其中的将帅就坐在了一把有靠背的椅子上;同样是2011年十大民间国宝之一的“汉代黄玉车马”,马车中的人也并非席地而坐,而是坐在椅子上。在姚政展示的另一件藏品“东汉白玉尊椅”更清晰体现了汉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争论二 礼仪风俗
正方:汉代人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表示,汉代人们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还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臀部坐着,双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的现代坐姿,古代时叫 “箕踞”,被认为极其不礼貌。
相传魏晋名士嵇康因为见权臣钟会时 “箕踞而坐”,结果钟会大怒,在司马昭面前打小报告,让嵇康丢了性命。所以,胡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传播非常有限。胡床直到南北朝后的隋唐才开始普及,最终出现凳子和椅子。
反方:跪坐是要分场合的
姚政认为固然汉代有 “跪坐”的礼仪,不过却是要分场合的。 “那是在特殊的场合,会见特殊的人。在当时一些重要场合‘跪坐’的汉代人,不会在所有场合都跪坐,这在历史文献中同样没记录。 ”
相反,姚政认为,在当时条件情况下,尤其是在南方的湿冷气候环境中,无论跪坐或席地而坐都不符合热爱养生之道的中国人的现实需求。而凳子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与制作农具相比,制作一把凳子容易许多。不能因为有“跪坐”就否认凳子的存在。
争论三 衣着风格
正方:那时裤子只有裤筒没裤裆
在看了“天价玉凳”的照片后,也有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服装设计师表示,中国古时,裤子只有裤筒没有裤裆。汉代连裆裤从西域传入,但除士兵和劳工出于方便穿它外,上等人仍然只穿“开裆裤”。因此,虽然古时裤子只穿在里面,外面都会套着“裳”,但“高坐”的话仍然不雅。之后随着胡人文化的交融,隋唐时期连裆裤开始普及,椅凳这才有了“坐”的可能。
反方:当时已有穿“连裆裤”的习惯
姚政同样拿出了他的私人藏品,以此来反驳这个观点。汉代三星堆出土的玉雕伎俑生动地展现着当时的人们穿着“连裆裤”进行杂耍表演的场景。从广为人知的秦代兵马俑和汉代金缕玉衣上,也可以获知,当时无论是士兵或者是皇亲贵族都已经有穿着“连裆裤”的习惯,因此因为“开裆裤”而无法“高坐”凳子的提法,在姚政看来也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