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南越王宫博物馆后年前整体开放 古井保护成难题(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6日 08:5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南越国食水砖井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深的汉代砖井

  唐砖汉瓦清瓷 看得见摸得着

  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内参观,东侧走廊是把陈列展厅与遗址展示两个展示区域连接起来的重要走道,在这里,你会看到一组由历朝历代的残砖败瓦碎瓷等拼砌而成的展示墙。

  “曾经有文保专家说,南越王宫博物馆考古现场,遍地是宝,又遍地都是垃圾。”馆方负责人解释说,在考古现场,发掘出大量历朝历代的砖瓦陶瓷物件,多数都已残缺不全,相当长一段时间堆叠在考古现场的周边,甚至面临被丢弃的命运,经过再三考虑与反复设计,这组承载大量历史信息又别具艺术特色的展示墙,出现在博物馆的东走廊上。  

  王宫遗址回填保护

  只要细心观看,不难发现博物馆的大片草坪上草色不一,大部分为枯黄色,其间有很多方块状的嫩绿草块,这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印记——南汉国宫殿磉墩的所在处。这也是博物馆对历史遗址的独特展示手法——植物标识展示。日后,博物馆全面开放,观众可用自己的脚步去量度与估算南汉国宫殿的壮阔宏伟。这是对王宫遗址进行了回填处理后,构想出来的遗址展示方式。尤其是在发现如今的技术难于对其进行完好保存时,对原址进行回填掩埋,以期日后找到更为合适的方式之后再开掘,是目前保护遗址的主要处理手段之一。

  “考古现场都是坑坑洞洞,原本展示给观众,不好保护是其一,缺少美感是其二。”对王宫遗址进行回填后,馆方选取南汉国宫殿的磉墩所在处以浅绿色方块草色来展示,而磉墩,在现代就是基础桩墩的所在点。

  原址展示面临

  世界文保难题

  日前,南越王宫博物馆的“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展厅试开放,原址展出了该馆的镇馆活宝——南越国食水井。这一口两千多年前开掘的水井,至今活水长流。对这一次原址展示南越国和南汉国食水井、南越国地下排水渠道等遗迹,馆方称,正面临着一个世界级文保难题。南越国的木质水渠,陶质水渠,南汉国的砖井,南越到南汉时期约两米多的沉积土层等文物遗址,同时出现在原址展示厅中。这种木、石、土、陶多种材质共处一室的状况,在原址展示中非常罕见。馆方负责人说:“因为每一种材质对环境的要求都不一样,湿度、温度如何调控是最大难题。能不能构造一个每种材质都能满足的环境?会不会顾此失彼,又或者要弃车保帅?都是棘手难题。” 

  此外,目前对南越国食水井进行每日的抽水处理,亦是一种对文物保护的动态监控手段。馆方负责人解释,南越国食水井是处于展厅最低点的文物原址,其位置距地面4米多,由于这口井至今仍有活水涌出,而且随地下水的丰水期与枯水期变化,水位有较为明显的升降,“未经处理前,这些原址多数时间泡在水里,现在进行展示,要经反复监控和研究,判断出一个既利于保护又利于展示的合理水位。”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