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一处北宋“公墓”当时已有福利慈善机构
2012年02月06日 09:0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记者朱峰)河北省磁县一处北宋时期贫民“公墓”经研究考证后认为,北宋时期,我国已有福利慈善机构的存在。这为研究宋代社会下层贫民生活以及国家的救助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记者日前从邯郸市文物部门了解到,在去年文物普查中,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邯郸市磁县发现了一处埋葬因战乱、饥荒而死亡的北宋时期贫民的“公墓”。这一“公墓”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且密度较大。
据考古人员介绍,发掘的墓葬内都有墓志,墓志铭中有顺序编号、死者和有关家属姓名,以及葬埋日期等内容。在古代,统治阶级为了实行仁政,通常会设立一些福利慈善机构来缓和社会矛盾。北宋政府也非常重视风俗教化功能,官方福利慈善事业比较发达。
经过考证,北宋时期,宋国与元、金战乱频仍,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战乱中多有客死他乡无人认领的尸体,也有因家贫而无力丧葬者。为安葬这些死者,北宋朝廷专门设置“漏泽园”,来收殓无人认领的无主尸体或者因家贫无力埋葬者,集中埋葬。因此,“漏泽园”就是国家安葬贫苦者骸骨的公共墓地。磁县发现的这一“公墓”就是“漏泽园”的一处。
【编辑:张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