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大师担忧牙雕未来:材料稀缺 良徒难觅(2)
牙雕匠人的三桩心事
1 自立门户或影响最新技艺交流发展
李定宁对记者介绍,他最引以为豪的并不是自己有多少得意之作,而是他为推动广州牙雕改革所付出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作为厂里的业务负责人,李定宁深深体会到,要将行业的核心技艺发扬光大,有条件的应该改革家庭传承,要从单一的师傅带徒或父传子的模式走出来,一定要互相交流。
由于他很愿意将一些新的理念与同行交流,在厂里,叫李定宁为师傅的就有一百多人,有些还来自外地,慕名前来请教的。比如某个人原来不是做画舫的,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学会了造船,并不时拿着尚在创作的画舫请教主管业务的李定宁,李定宁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帮助他完善其作品,结果后来他就成了行业技术领头人。
“沟通很重要,不能太小气了。”李定宁对技工的状况了如指掌,一方面大胆培育新人,另一方面也很注意对人才的管理。当时厂里规定,工人要搞创作,都要画草图,经过设计室李定宁等的评估,修改加减才能拿到材料开工。但是有人不善于画图,只能勉强应付,这导致设计室没人看懂他的草图。但李定宁就会灵活处理,尽量让大家去尝试。
不过,李定宁说,同行们昔日在技术上毫无保留、勇于交流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广州牙雕没有行业协会之类的统一组织,各人都自立门户,都专注于自己的家庭作坊,更缺乏横向的交流,对此,李定宁表示“无语”。
2 材料稀缺或令200年智慧沉淀失传
牙雕收藏市场这些年越来越旺,但牙雕的原材料越来越稀缺。1990年开始,我国作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员国,正式执行此公约。由于非洲象牙制品不得在国际上流通,李定宁虽然贵为“国字号”大师,同样面临找不到原材料的困境。
2000年,李定宁到香港考察,发现世界上开始接受非洲象牙以外的其他材料,如猛犸象牙、河马牙、牛骨等雕刻的工艺品。李定宁也开始接受新材料,他近年来的作品大多用猛犸象牙雕刻而成。“好的猛犸牙可以比得上非洲象牙七成的品质。”他说。
李定宁认为,广州牙雕工艺是经历200多年沉淀的智慧结晶。如今这门手艺到这辈人手上已经濒临失传,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4 年前,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对象牙贸易开禁,2009年,国家允许国内部分企业加工和销售象牙制品,李定宁所开的企业也成为了广东首批三家获批企业之一。然而,大家都在忧虑,联合国每隔9年就要重新审查是否允许流通象牙制品,所以2017年时,牙雕行业将再次面临生死的关口。
另外,在普通人的观念中,牙雕使用象牙会导致对大象的屠杀。采访中,李斌成多次澄清说广州牙雕和大象保护一点都不矛盾,“牙雕用量并不多,每年正常死亡的大象的门齿都能满足需要,只是有的国家浪费了材料,人们才有了误解。”
3 良徒难觅渴望政府资助招收大学生
尽管儿子李斌成入行已有20多年颇有成绩,但让李定宁头疼的还是“良徒难觅”。最近几年,他总共培养了20多个初中生。但到如今,徒弟只剩一半,而且水平都是“半桶水”。直到现在,80岁的李定宁还要负责工作的最关键部分——设计和构图,只让学徒们雕刻。即便是这样,李定宁也希望他们继续坚持。他说,牙雕这行有个残酷的规律,一个学徒要成为一个熟练的工艺师一般要15年,“最起码10年才能看出对方是否能成才。熟练使用工具至少要3年。”而牙雕想要成为精品,文化和历史底蕴不可或缺,这也对工艺师的知识面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样一来,传承者自然就避不开大学生。其实,李定宁前几年就呼吁要在美术院校开班设课。谈到这里,李定宁就显得很无奈:即便一个月给出工资3000元,都没有大学生愿意来,大家都觉得看不到希望。何况,他们付不起这笔费用,还担心:万一不成才,损失岂不是太大了?这个问题直观地折射出了传承的困境。
但李定宁告诉记者,北京牙雕依靠政府投入资金,陆续在各大院校广收学徒,一些大师也带出了大学生徒弟。对此,李氏父子看得干着急,“外地有越来越多大学生入行了,如果广州牙雕还不奋起直追,几十年后可能就落后了。”李氏父子也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不能只是口头说说,不然千年的绝技就真的要失传了。”
广州牙雕要发展
保存特色最重要
李氏父子介绍说,牙雕总体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就是广州牙雕,可远溯至秦汉时期,明清时期,其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极度繁荣。其特点是制作着重雕工,以镂空、透深的技法而闻名,并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整体布局热闹,喜繁花似锦,不留空白,而象牙球、画舫和龙船是三个主要的题材。北派作品喜欢大线条,力求简单和大气。
但近年来在很多场合,一些“专家”都在说:“怎么广州牙雕还是这么纤细繁琐,我几十年前看到的也是这样,没有一点变化。”对此,李定宁反驳道:“南北融合可以,但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特色,否则广州牙雕就不会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