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老周博物馆展百件警用品 50年代交警随身背水壶

2012年02月07日 10:5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老周博物馆展百件警用品50年代交警随身背水壶
    2月3日,在和平里交通大队老周博物馆里,交警周锡成展示自己收藏的公安“老物件”。 本报记者 饶强摄

  记者 侯莎莎 实习生 徐新

  地坛公园对面的东城区和平里交通大队办公楼6层,一间宿舍门口挂着“老周博物馆”的牌子。推开门,琳琅满目的警用品映入眼帘,警帽、钢盔、警徽、肩章、胸章、水壶、挎包、警服……这间只有10平方米的博物馆里,藏着上百件展品。

  这间小小博物馆的主人叫周锡成,今年58岁,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71年他成为一名交警,当年只有17岁。“别采访我,我太普通了,没什么可说的。”不善言辞的老周说,但一说起墙上的几张老照片,就打开了话匣子,将60多年来北京交通和北京交警的变化娓娓道来。

  五六十年代

  天安门前跑三轮

  老周拿出一张50年代的照片。照片上,一名交警背着水壶和挎包、绑着绑腿,站在天安门城楼前指挥交通。交警旁边立着一根一人高的柱子,上写一个“慢”字,提醒车辆行人慢行。一辆人力三轮车和一辆“美国大道奇”公交车各行其道。

  “这是那个年代的胸章。”老周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已经发黄的小布条,上边写着“北京市人民警察”几个字。“这是我收藏的年代最久的一件东西了,1951年的,同事送的,可是我的宝贝疙瘩。”老周说。

  “那个水壶也是五十年代的,照片上交警挎的就是这种。”顺着老周的手指方向,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个绿色军用水壶。“1976年以前,值班的岗楼里没有暖瓶,交警只能随身背着水壶。在野外环境下,水壶还能当饭盒用。”老周告诉记者,到现在,交警的水壶已经历了四代。

  七十年代

  戴上白套袖被称“炸油饼的”

  “这是我的第一张工作照,1972年冬天拍的。”照片的背景是美术馆路口的岗台,老周穿着藏蓝色的“七一”式警服,脚上穿着又厚又高的马靴。最有意思的是,他胳膊上套着一副白套袖,从袖口一直套到肩膀。“这是为了更显眼,方便大家看到交警的指挥。当时有些市民打趣我们像是炸油饼的。”老周说。

  当时交警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繁华路口指挥交通。一个路口需要两名交警,在岗楼里管理信号灯的是正岗,在路口中央指挥的是副岗。“在岗楼里的也非常冷,五扇窗户要开着三扇,因为随时要用麦克风喊话。我们配的呢子大衣你试试,起码得有三四公斤,要是不系腰带,肩膀都被压得抬不起来。”

  最让老周难以忘怀的一张照片摆在桌子的正中间。那是1976年东四中队二排五班的合影。唐山地震后,位于天津的茶淀劳改场牺牲了不少狱警,老周的两名战友被调去支援,未再调回北京。当时,全班9个人来到隆福寺附近的东四长虹照相馆,留下了这张照片。“那时也不兴吃饭什么的,而且大家也没钱,惟一能做的也就是留影纪念了。”那时交警的待遇很低,老周的月工资只有34.5元。

  八十年代

  挎子车队显威风

  80年代,交警队伍逐渐摩托化。1984年,老周进入了交警摩托车队,后来负责二环路的巡逻工作。1987年,他所在的摩托分队荣立了集体二等功。当时获奖的合影也被贴在了展览墙的醒目位置。

  “当时路上的汽车逐渐多了,但还不至于拥堵。交警的主要任务就是压事故。我们就是因为这个获得了嘉奖。”老周说,那时的交通管理是以教育为主,很少处罚。交警把违章通知书邮到交通违章者的单位,由单位对其进行教育。“单位领导会在大会上批评,那时通知单位比现在的罚款还管用。”

  最能勾起老周回忆的是他那时的坐骑——摩托车长江750,也叫侧三轮,北京话俗称“挎子”。“那时骑着挎子可威风了,那车是双缸的,马力非常大,开起来突突地冒黑烟。”老周还讲了关于挎子的一个趣事。1976年以前,外宾来访时都是由交通警察开道,当时没有专门的迎宾车,就把挎子的斗拆下来,摇身变成了两轮迎宾车。

  九十年代

  “黄虫子满天飞”

  老周博物馆朝南开着一扇窗户,正对着地坛。“这照片就是在地坛门口照的。”老周指着墙上一张照片说,整个九十年代,他每年都要参与庙会期间的交通维护,南门、西门,雍和宫桥下是主要的执勤点。

  “我们最发愁的就是到处乱停的黄面包车。”那时,北京街头铺天盖地都是黄面包车,不管是私家车还是出租车,北京人有了“黄虫子满天飞”的说法。当时的不少警车也是黄面包车。

  “庙会期间,客流增大,不少‘黄面的’就在我执勤的这几个路段揽客。”老周说,他必须不停地打手势,劝导司机离开,不然就会造成拥堵。“一天说的话能赶上平时一个星期说的。”

  21世纪

  自己逛公园都要做预案

  进入21世纪后,交警的不少设备都“鸟枪换炮”。一线警车不仅换成了帕萨特,交警执法还用上了POS机。

  “这些挎包是用来装POS机的。POS机是个好东西,处罚违法司机更方便了。”老周指着墙上挂着的交警挎包介绍。70年代的罚单就像张收据,80年代出现了手写两联,这些年出现了POS机,司机一插卡,违法信息就直接记录并打印了。但是使用POS机要求交警熟背交通违法代码。“全部背下来花了我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刚记住就升级了,又得重新背。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但也得努力赶上,干一行得钻研一行嘛。”老周对POS机可谓又爱又恨。

  21世纪变化的不止是交警的装备,还有交通管理的理念。让老周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冬天那场大雪造成的全城大拥堵。

  “从那以后,北京宣布真正进入了交通拥堵时代,而应急预案的概念也进入到了每个交警的思维中。”老周笑言,现在在家里他也动不动就要求老伴儿做应急预案,过年串亲戚要做预案,平时去逛个公园也要有预案。“我不管去哪都提前出门,要带的东西也是提前一天收拾好,职业病了。”

  新闻链接  

  同行捐老物件帮忙充实藏品

  老周博物馆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队里的年轻交警没事就爱来老周的屋里转转,看看这个,摸摸那个,配合着老周的讲述,了解北京交警的历史。其他队里的交警听说了,还把自己的老物件主动送给老周。“你看,这个50年代的驾驶本,就是通州一位交警特地给我送来的。”老周捧出一本红皮驾照,小心地一页页翻给记者看。

  前不久,老周还向北京交通警察文化展示馆捐出了自己的部分展品。“有些我没舍得给。比如这套‘七一’式警服,只让他们拍了张照片。”老周说,“看着这些藏品,我能看到自己一路走来的历史,回顾我当交警的这一辈子。”

  作为市交管局警营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老周博物馆得到了众多一线交警的肯定。和平里大队也和车管所、西城支队、帅府园大队等8个基层单位一起成为市交管局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示范点。比如帅府园大队创建了“六条8号的后花园”QQ群,为民警分享生活、交流工作、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东单大队创建了《晨帆》队报;海淀支队开辟DIY墙(板),展示民警创作的书法、绘画、剪纸、十字绣等作品,为民警展示才华提供舞台。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