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鉴宝”行业何以避乱象?无标准无监管缺人才

2012年02月10日 09:43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热收藏”,近几年的民间收藏热催火了文物鉴定机构、鉴定师培训、“鉴宝”类电视节目等产业。然而,诸如鉴定机构发证乱、培训班短期速成、“鉴宝”专家“看走眼”等问题也层出不穷。通过采访调查,记者发现人才培养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是该行业乱象之源,只有从根本上抓人才培养,从法律制度方面规范从业秩序,文物鉴定行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报记者 于国鹏 实习生 张冠超

  文物鉴定无统一标准

  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是文物鉴定行业混乱的原因之一。

  2月6日,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栾丰实教授接受采访时介绍说,目前开设文物鉴定专业的高校并不多,他知道的大概只有南京大学一家,山东大学目前没有开设这一专业,但历史学专业下设的文博本科专业有文物鉴定课程,一般是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来校授课,“这门课目前没有指定的教材,基本上老师用他们自己编写的讲义。”

  当天中午,记者又来到位于马鞍山路52号的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分会,采访了会长陈玉泉。陈玉泉认为,我国过去并没有文物鉴定这一学科,与其较接近的是历史学下设的考古学专业,但两者差别也很大,“目前的文物鉴定主要以‘传世文物’为主,所谓传世文物大部分是元代以后的文物,而我国考古学则主要把精力放在明代以前。”

  陈玉泉主张文物鉴定应该从历史学中独立出来单独成立院系,他认为出土文物本来就是老物件,历史学者只需要判定文物年份,而文物鉴定却要判定东西的真假,工作性质很不同。

  据了解,由于文物鉴定行业重视师承关系,鉴定师的培养一直比较封闭,而随着近年来的收藏热和文物鉴定“事故”层出不穷,业内专家都将目光聚焦在鉴定人才培养上。陈玉泉认为,这一行业首先要从源头上梳理,最紧要的是编纂一本权威的文物鉴定百科全书。

  陈玉泉说:“这个行业一开始就不够科学,一是因为不少收藏家为了让文物能卖个好价钱,就引经据典给文物编个好故事,找个有名的历史出处,以此提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另一个原因是古代从事工艺品制作的工匠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没法著书立说,记录这些工艺品历史的多为文人,有些文人不太懂行,写东西又喜欢虚构,这就造成很多文物的来源记载混乱,比如目前对哥窑出处的考证就非常模糊。”

  对于市面上流行的文物收藏鉴定书籍,陈玉泉认为,一部分图书过于老旧,有些虽为大师所著,但都出版于几十年前,知识并不细化。“比如说《陶瓷史》,说到窑口(书中)基本不提地方窑,但这些地方窑对当地陶瓷研究十分重要;再比如提康熙时期,也不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和明代接近,风格肯定不一样;还有就是瓷器工艺、青花颜料、当朝皇帝喜好等都讲得不细致。”

  对于近几年出版的文物收藏鉴定类书籍,陈玉泉则认为有些杂乱,“出书人都是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写,藏啥写啥,所以意见不一、鱼龙混杂。比如说瓷器,现在全国没有一家博物馆可以把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民国时期的瓷器品种收藏全,自己的东西都很保守,各自为政,和军阀一样。”

  陈玉泉建议,政府应该牵头组织论证,从某类文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论文并组织论证,将精华的文章选出来让作者进行公开答辩,再通过筛选将该领域的理论一项一项固定下来,然后依次在其他文物种类中推广,最后将所有精华的理论编纂成一本权威性的著作。

  文博人才需求量大但培训不规范

  从2011年起,山东大学开始招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第一批共招了10个人。栾丰实教授经过调研后发现,目前文博人才需求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县级博物馆文博人才紧缺,“我调查过很多县级博物馆,发现很多工作人员业务素养有待提高。”

  陈玉泉持同样的意见,他认为市场对文博人才的消化不成问题,“就拿河南博物馆来说,以该馆目前工作人员的数量,就算一天工作15个小时,也得用1700年才能把活干完。”

  文博人才市场消化能力强,加上收藏热,因此自然引发文博人才的培训热。

  记者采访调查发现,网上各种培训班五花八门,但非常欠缺规范。各种培训认定中,只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艺术品评估鉴定”系列职业培训证书,是唯一由政府机构颁布的资格证书。但记者在其官网上看到,该职业培训只需要短短60课时,培训时间一般只需几周,陈玉泉表示:“有知情人向我透露过,考试前一天都有老师去划题讲答案,考不过还可以补考,几乎都能拿证。”对于该证书培训时间过短的问题,陈玉泉说:“别说两三个月了,我带的学生学了两三年还看不准东西呢。”

  除了该证书以外,市面上还有一些大学的研究机构和各种行业协会的鉴定师证书,但同样面临培训时间仓促的问题。去年,陈玉泉的一个学生在长清大学城某高校报名参加了一个宝玉石鉴定师培训班,花了2800元,培训时间四个多月,每周上一次课,最后该学生拿到了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颁发的鉴定证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回来以后到我们这儿看玉,连料还分不清楚。”

  民间文物鉴定机构监管无法可依

  济南市博物馆曾经常组织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定文物,但近几年却不搞了。

  “每次在省城搞鉴定活动,拿来鉴定的东西98%都是赝品,而且来鉴定的一般就两句话——‘真的假的?’‘值多少钱?’你要说这东西是赝品市民有时候还不信,得和我们理论半天。”济南市博物馆馆长李晓峰2月6日接受采访时说,他平时基本不去英雄山文化市场,“那地方真东西不多。”

  据了解,目前文物鉴定有公立鉴定和民间鉴定两大类。公立鉴定指国家文物行政部门主管的组织机构的鉴定行为。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地方省级鉴定站、经批准设立的带有事业单位性质的文物商店、公立的博物馆等公益机构的鉴定。民间鉴定指除此之外的各类鉴定行为。

  目前公立鉴定机构一般不面向社会出具鉴定证书。那民间机构的鉴定证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记者求证多方法学专家和文物研究学者,均得到了否定答复。在法学界人士看来,文物鉴定是一种结论,虽然这种结论对文物的价值、保护、交易等有重要作用,但只能作为参考,对其采纳与否,取决于当事人或组织机构。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与文物鉴定有关的法律对民间文物鉴定中鉴定人及鉴定机构的资格、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等都没有很明确规定。

  央视“3·15晚会”曾专门暗访了民间鉴定机构乱象,发现只要肯花钱,一些民间鉴定机构就敢给假文物开真证明。而其他藏家一旦购买了这些带有鉴定书的赝品,即使事后发现也投诉无门。“目前该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模糊,这应该属于侵权责任法中‘专家责任’的范畴,如果受害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起诉鉴定机构的鉴定不实,那必须要证明对该文物进行鉴定的专家是故意错鉴或在鉴定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山东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蔡海东律师说,但他也表示,对于这种起诉的取证比较困难,所以法院即使立案也不好判定怎样赔偿。

  蔡海东律师提醒,如果某位鉴定专家故意将真文物说成是假的,然后低价进行收购,事件如若属实就可能构成诈骗,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同时也表示:“因为文物鉴定是鉴定人的主观活动,这类案件在取证上比较困难。”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