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媒体叹艺术圈闹出的桩桩笑话:没文化真可怕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10日 10:50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上博藏《千字文》细节图

  记者 范昕

  近日,天价艺术品再度闹出天大笑话。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最贵玉器——以2.2亿元成交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被曝“穿越”:在汉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的,凳子还没发明呢!之所以席地而坐,与当时的服饰有关。据考证:当时人们内穿开裆裤,外罩“裳”,坐高凳十分不雅。凳子是在“胡人”的连裆裤传入后,到了唐朝才逐渐出现的。这么一来,“汉代玉凳”之说简直是无稽之谈。一位专家指出,这件拍品若非现代伪造,其断代亦应在清代以后。甚至有人直言:“这根本不是什么梳妆台和凳子,是神案,是香炉台。可悲我们的玉文化啊!”

  当然,没过几日拍卖方“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无辜地称,此件拍品最终实际并未成交,买受人未当场付款,直到目前也没实际交割,颇有息事宁人之嫌。不过,如此“山寨”的拍品是如何“堂而皇之”上拍且由一干专家给出1.8亿估价的,怕是一个更值得追问的问题。

  远在欧洲,几乎与此事件发生时间相差无几的一桩事件怕是值得国人深思。藏于法国卢浮宫的达芬奇画作《圣母子与圣安娜》表面出现积垢,去年下半年在一个由20位成员组成的国际咨询保护委员会的建议下接受清理修复。修复之后,很多专家认为这幅画与原作相比过于明亮,存在“过度修复”之嫌。为抗议工程,两位资深的法国艺术史学家西格恩·兰格尼与让·皮埃尔·库赞近日宣布,辞去咨询委员会的职务。这桩事件似与中国艺术圈闹出的笑话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不少中国收藏者赢了出手的阔气,却输了对文化的敬畏。 ——编者

  看艺术圈闹出的桩桩笑话,人们一面乐不可支,笑叹“没文化真可怕”,一面胆战心惊,纳闷艺术圈究竟有多少猫腻。

  仿品多: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赝品,95%的人赔钱

  别以为“亿元时代”选择艺术品“出手”稳赚,据说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赝品,95%的人赔钱,即使是那些天价藏品。切莫低估民间造假的本事,像是河南洛阳孟津县的南石山村、伊川县的烟涧村、禹州的神垕村都是远近闻名的专业仿古村,江西景德镇也云集着大批瓷器仿制的高手。某些高仿品甚至可以攻克“鉴定”的城池,无论专家的“眼学”,还是依靠仪器的科学测试。当然,它们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近年来,元青花梅瓶频现,数量之多几乎可以用板车拉着卖了。据说它竟是这么炒起来的:一窖大概几十只元青花梅瓶于景德镇旁边的高安县一处工地出土了,且有墓志铭。有“心”人立即请来各大瓷器作坊加班加点造梅瓶,为了更像那么回事,里面还装上当地的兑水谷酒,封口泥也进行古法还原——按照出土梅瓶的办法,不用强力胶加黄泥的现代手法,而是用猪血和糯米浆掺谷壳做成。做好的梅瓶经过“做旧”,用高锰酸钾溶液泡去“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老瓷器釉面比较圆润的光则称“宝光”)、再渗入“土沁”(土壤物质渗入古瓷器釉面造成的洗之不去的痕迹),如此“精心”,难怪很多人看走了眼。又如让“青铜器”锈迹斑斑,也有绝招:先用盐酸水泡器物,然后埋入地下,再在土上浇些酸碱类的药物,过个几年,器表便能生出锈来。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