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上海惜阴堂百年寻痕:南北双方在此密约清帝退位(3)

2012年02月13日 13:51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申报》议“清帝退位”

  在赵凤昌曾投资过的《申报》以及当时颇具影响的《新闻报》上,记者也寻找到不少有关“清帝退位”的蛛丝马迹。

  1912年2月12日的《申报》,有这样几则相关要闻:一是《袁世凯又乞援于英使》,“旧历十八日(注:2月5日),驻京外交团由英使领衔照会袁内阁,催请速向民国政府商定一切条件,务于年内和平解决颁诏施行,以免中外商民接受损失。”另一则是《南北磋议共和要电》,报道“黎副总统致南京政府电”,提出“共和之日,两方政府同时取消临时大总统……应以两方同时商定,即以退位之时,为共和临时政府成立之日。”

  当天,《新闻报》的头条新闻是发自11日北京的专电:“逊位谕旨今日又大加改削准年内宣布”;翻到第一张第三版,则是“上海伍代表……赞成共和不忍生灵涂炭”。

  显然,虽清帝逊位之议早已公诸舆论,但直到2月12日这一天,紫禁城内皇帝已在颁诏退位,沪上报章还在讨论“逊位谕旨年内宣布”,“年内和平解决颁诏施行”。当然,那个年代没有网络和手机,消息传播不可能像如今这样迅速,但另一方面,可见南北和议的博弈之难、时局陡变之快。这一点,从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也可窥知,全文短短369字,却体现了多方的思想取向与利益诉求,融合了各方,包括南北双方阵营,以及各自阵营中不同派系的观点。

  至1912年2月13日,巨变已酿,《新闻报》的头条新闻是发自12日北京的专电:“内阁改拟诏旨仅有退政字样今日宣布”。《申报》除刊登“清帝逊位诏书已下”的简短新闻外,评论振聋发聩:“辟夏商以来之创局”,表达了自己对大清皇帝退位的立场,果断迎接新时代。

  有趣的是,1912年2月22日,清帝退位10天后,《申报》刊发一则《清后颁诏逊位时之伤心语》,绘声绘色地披露了清帝退位之日的宫中奇闻:早9点,袁世凯于养心殿进呈退位诏书,隆裕太后“阅未终篇已泪如雨下”,小皇帝“见状亦哭”,袁世凯和众大臣皆“同声一哭”,大家互相安慰来安慰去,搞到后来诏旨宣布时,已是下午4点。后来,隆裕太后还对袁世凯表露出“甚恨诸亲贵”,大骂他们只知道揽权受贿,误了国家,引来了奇祸,如今又纷纷逃散,“岂复有人心乎”。

  然而,无论皇亲贵胄们如何惆怅于帝制的消亡,共和已乃人心所向。对新政的拥戴,《申报》上的广告比新闻直白许多。1912年2月12日一则上海南京路精益眼镜公司的广告,赫然写着:“爱国民之新制,爱国诸君鉴。”清帝退位之后,旋日《申报》一则“补脑汁”的广告就打出“共和”的招牌:“共和国民注意,艾罗补脑汁,卫生之宝物,日服旺精神,又长新知识。”

  历史的潮流,确然不可阻挡。

  惜阴堂的前世今生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的方平,专就“惜阴堂:私宅与政治集议”做过研究:“由于赵凤昌阅历丰富,人脉深厚,又熟悉政情,洞悉时事,因而惜阴堂一直是上海地方绅、商、学界聚谈集议的主要据点之一。”

  比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5天后,赵凤昌致电邀请黄炎培等人,与张謇、马相伯等“商讨时局前途应付办法”——这是在惜阴堂。

  又如,1911年12月1日,黄兴到了上海“谋政治统一”的第一步,就是与张謇等人会晤——也是在惜阴堂。

  再如,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回国,抵达上海。次日会见各省代表、征询意见,此后又多次前往就“统一建国诸要端”磋商——仍是在惜阴堂。

  1911年12月初,清廷主政的袁世凯内阁派遣唐绍仪等人,来南方与独立各省协商和议大事。17日,唐绍仪一行经武汉转至上海,他和其他代表下榻之处,都离赵凤昌的寓所惜阴堂很近。当晚,唐绍仪不辞辛劳“来惜阴堂深谈”。

  12月18日,议和正式在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厅举行,但实际上真正的交易则多在幕后议和的地点——惜阴堂。

  1912年1月中旬,南北双方在惜阴堂达成清帝退位、拥护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密约。随后,在赵凤昌、张謇等人的筹划下,又在惜阴堂拟定了清帝退位诏书。至此,和平统一、创立民国的大局已定。

  惜阴堂的地址,解放后更名为南阳路154号,原建筑已拆除,如今是一幢十多层钢筋水泥的大楼。“后来我也曾去过几次南阳路,惜阴堂在解放前即被国民党作为敌伪产业处理,解放后那里办起了一家冰箱厂,再后来冰箱厂没了,现在是什么用处,我也不太清楚。”杨小佛说。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