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评:用人民币弘扬传统文化不如反思教育问题

2012年02月13日 15: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张  锋

  据媒体报道,日前,江苏省政协委员陈光标参加了江苏省两会的小组讨论,他的江苏省两会提案内容就是建议人民币改版,在人民币上印上《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名篇名言,以弘扬传统文化。

  提案听得多了,在人民币上印名篇名言却还鲜有耳闻。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主意倒也不错,不妨想想,人民币的影响力多大啊,谁没拿过人民币?一旦传统文化的精髓印上了人民币,可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普及”了,说不定哪一天《道德经》、《弟子规》之类的名篇就深入人心了呢。当然,这充其量只是顺着提案的合理想象,还没有经过实践的考验,行不行得通,还值得商榷。

  毕竟,真要传播传统文化,人民币也未必是最好的载体。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巴掌大的人民币能承载这一重任吗?即使有名言幸运地印上“寸土寸金”的人民币,也未必就足以代表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何况,在书本上没学好的道理,放在人民币上就能心领神会了吗?这显然又是一个“丰满的理想”,而“骨感的现实”是,在日常的货币流通中,谁又会有闲心来品读这“钱眼里”的道理?熟视无睹也说不定呢。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既然是“名片”,上面该印什么、不该印什么,自然很有讲究。比如,在精心构思设计下,通过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社会成就、历史变迁、时代人物、深厚文化等元素来体现我们的国家精神和综合实力,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旧名片”到“新名片”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发展壮大的历史印迹。如果拿掉这些展示国家形象的多彩元素,取而代之的是孔子、老子等人的名篇名言,虽然看上去“很有文化”,实际上却很狭隘、很偏颇。结果是,那一张张原本开放、生动、精美的“国家名片”变成了说教、刻板、枯燥的“教科书”,闹不好还会让人生厌。

  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与文明素养,的确很有必要。可是,提案是严肃的,容不得我们感情用事、想当然,与其把传承文化的重任寄托在人民币上,还不如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一边拿着印有“道可道,非常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等名言警句的钞票,一边做的是铺张浪费甚至贪污腐败的行为,那才真是最大的笑话与讽刺。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