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谍海神工”传奇:曾制作传递捉蒋消息的电台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14日 09:5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由中俄友好协会、俄罗斯文化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一个世纪的交往 一个世纪的友谊”系列讲座,正在北京举行。一位中共地下工作者的传奇故事,成了讲座中最引人入胜的篇章之一。

  战争年代,他代号“木匠”——他确实是木匠出身,却成了党内最早的电台专家。党在革命早期使用的电台,多由他凭一双巧手“攒”出;他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角原型人物的师傅;他东拼西凑零件组装的电台,向延安发出了西安事变的情报……

  “木匠”真名涂作潮,因为在隐蔽战线上的特殊贡献,又被尊称为“谍海神工”。

  像很多从事过隐蔽战线斗争的革命者一样,他的故事曾隐没在凯歌号角的背后,不为外人所知。1984年他逝世后,他的儿子用了20多年的时间,力图还原出这位“谍海神工”真正的传奇。

  神秘的父亲

  隆冬的一个清冷的早晨,涂胜华带着记者来到河北燕郊的西柳河屯村,参观他为父亲涂作潮建的史料陈列室。涂胜华是涂作潮的小儿子,今年62岁。六兄妹中,涂胜华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

  这是一个看上去和周边农居没什么区别的院落,正房10间,大约200平方米,改造成了展室。墙壁上挂着展板,玻璃橱里摆着实物,满满当当又整整齐齐。这里收展的,是涂胜华二十多年来在大陆各地乃至俄罗斯、美国、台湾等地搜集的资料,甚至还有来自旧货市场、拆迁现场的旧物,共1400余件。

  涂胜华自述是陈列室的设计师、美工、油漆工、木工……自己动手操持陈列室的每一个细节。厢房是他的居室和办公室,屋子正中摆着一张乒乓球桌,那就是他的操作台。裁纸刀、胶带、尺子等各种工具和做了一半的展板散乱堆着。涂胜华饶有兴致地为记者展示了一下他的“手艺”,继续那张展板的制作。动作干脆麻利,显然精于此道。

  “这是遗传。”涂胜华说。

  涂作潮干过木匠,后来成为党内最早的电台制造和修理专家。“心灵手巧”这份天赋,也遗传给了几个子女。

  涂胜华给记者展示了一个收报机电路模型。那是用早已被时代科技淘汰的电子管拼装出来的,和上世纪初的收音机构造相同。接上电源,“丝丝拉拉”地传出了广播。这个模型插上一段螺旋形的铜线圈,就能当收报机用。这是涂作潮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无形收报机的模型。几十年后,在涂胜华的四哥涂延华手中,用旧货市场上淘来的电子管复原了。

  带着记者一间间参观陈列室时,涂胜华更是一个出色的讲解员。他的讲述滔滔不绝,神情兼备,可以不假思索地把讲述的细节具体到某年某月某天。二十多年的收集整理,让他对涂作潮经历的每一个重要事件、陈列室中的每一件展品烂熟于胸。

  可终究有些伤感,一个儿子对父亲的真正了解,却从父亲逝后开始。

  1985年元旦前一天,涂作潮过世。《人民日报》刊登讣告,称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时,涂胜华想为父亲写一篇纪念文章,却发现无从下笔。

  父亲是个“老革命”,却又不像很多“老革命”那样,有众多的战斗故事能讲。偶尔被外物触动,他可能也会说上几句,却多是发发感慨,说到具体事情,总会忽然停口。

  涂胜华多多少少地知道父亲曾是地下党,却从未从父亲口中得到过证实。父亲的形象甚至都很难和地下工作者沾边。

  涂胜华记得,他小时候,父亲的一大爱好是打鱼。那时涂作潮在一机部上海机电研究所、上海电机厂等单位任领导职务,获评三级工程师,相当于行政九级。这个身份,爱好钓鱼可能更合乎常情,但他就是喜欢打鱼,而且是自己织网、“起五更睡半夜”地到河里去打鱼。

  后来涂胜华曾和一位心理学家朋友聊起此事,那人告诉他:一个人心里承载了太多秘密,必须有一个宣泄的出口。撒网打鱼这种很原始、很辛苦,又很有技术性的爱好,可能就是涂作潮给自己找到的“出口”吧。

  倒是涂作潮平日里不经意间展现的本领,让涂胜华看到了父亲“神奇”的一面。

  邻居忘带钥匙进不了屋,涂作潮打开邻居门上的气窗,攀援而上,轻巧穿过,无声落地,从房内开了锁——那时,他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审干”期间,涂作潮写自述材料。涂胜华看见他先用紫药水抄写一遍自传,又在白色瓷盘中融入果冻,再将紫药水写的原件扣在果冻上,果冻成了印刷版,连续复制了5份。

  “文革”期间,涂作潮被造反派殴打致残,此后所有的检讨书、申诉信件,多由涂胜华代笔。也是在这期间,涂胜华开始对父亲的一生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直到父亲逝世,涂胜华对他的革命经历仍知之不详。

  本来只想为父亲写一篇纪念文章,却渐渐欲罢不能。涂胜华拥有社科院英文新闻采编专业硕士学位,这样的专业背景让他更热切地去探究历史、接近真实,搜寻第一手材料。涂胜华开始四处寻访。

  父亲的传奇,在二十多年里渐渐塞满了一座陈列室。

  沃罗达尔斯基

  最初,涂胜华手中最详细的资料,就是那份用果冻、紫药水复印成的涂作潮自传。涂作潮自己保留了最不清楚的一份。纸张已经发黄变脆,文字斑驳难辨,所述也极是简略。这却是父亲最全面的一次“讲述”自己。

  涂作潮1903年生于湖南长沙一个贫寒之家,13岁辍学当了木匠。1920年他是湖南劳工会的首批会员。1921年,他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泥木工人罢工,被老板辞退。1924年,涂作潮来到了当时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上海,进入恒丰纱厂打零工。在那里,他结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李立三。同年,经蔡和森之兄蔡林蒸和林彪之兄林育英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翌年,涂作潮参与发动五卅运动被捕。获释之后,他被党组织派到前苏联留学。

  涂作潮在自传中记述,当时党组织对年轻党员有三种安排,在运动中没有暴露身份、又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同志继续留在上海,转入地下;身强力壮的年轻同志到黄埔军校;他和十几名身份暴露的同志去莫斯科学习。

  涂胜华说:“涂作潮身份暴露并不单是因为参与发动五卅运动被捕,出狱后不久,他又开枪打伤过调戏女工的流氓。见义勇为没错,但开枪就太冒失了,被党组织记了一次处分。”

  那时候涂作潮年轻气盛,满腔革命热情,行事颇为鲁莽,派他出国也是一种保护。他的这种性格在去莫斯科的路上仍有表现,具体情节已不可查,但涂胜华找到了一份“鉴定报告”,上面认定涂作潮的性格不适合秘密工作。

  从上海到莫斯科,先乘船到海参崴再转火车,行程要一个来月。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也对这十几名留苏学生进行着考察,分派他们的学习方向。对涂作潮的鉴定意见是“不知秘密工作”,就是说他根本不懂秘密工作。 

  可是,就是这位“不知秘密工作”的涂作潮,却学了一身秘密工作的本领回来。

  对于在苏联学习的这一段,涂作潮自传中只有简要记载:1925年11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27年夏天开始接受军事训练。

  1991年后,前苏联部分档案解密。涂胜华与俄罗斯驻华使馆通信,又借助各种关系,查找父亲在俄罗斯的档案。最终,他从俄罗斯共产国际档案馆、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俄罗斯军事档案馆等地,共找到跟父亲有关的资料207页。

  涂作潮的俄文名字叫“沃罗达尔斯基”,是莫斯科东方大学学号2712的学生。

  学外语出身的涂胜华对父亲的学习能力很惊讶。在赴苏留学之前,涂作潮的受教育经历全部加起来,不过四年。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