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译文全集》出版 翻译日本“相声”首面世
《周作人译文全集》出版
学者认为,周作人的翻译成就,未必在其创作之下
共计11大卷、7000余页、400余万言的《周作人译文全集》即将首次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景出版,目前已在网络上展开预售。据学者、周作人研究专家止庵先生介绍,该全集汇编内容包括目前所见周作人所有将外文译为中文的作品,但周作人所写的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文章,即使包含翻译内容也不在本书收录之列,其将中文译为外文的作品亦不收录。其中,全集第1-4卷为古希腊文译作,第5-8卷为日文译作,第9-10卷主要为英文及世界语译作,其中《陀螺》包括部分古希腊文和日文译作,《儿童剧》包括部分日文译作,《希腊女诗人萨波》包括部分古希腊文译作,而第11卷为用文言文翻译的作品。
此外,本书收录的译作,凡有手稿保存者均依据手稿,手稿已佚的部分则依据印本并择其善者,原刊文仅用作参校。全书文字校订,除改正此前印本明显错字外,还将繁体改为简体,但可通假者及作者习惯用法,仍予保留。人名、地名译法,悉从其旧。同一字的用法,同一人、地名称,仅在一篇之内予以统一。
据悉,该书由止庵先生历经十五载苦心编订而成,全面恢复知堂手稿,反映出了一代翻译大师的贡献原貌。全集中有近1/3的内容自原书首版之后数十年来持续绝版,此次经过全面整理问世,显得尤为珍贵。
作品横跨61年
《瞎子做梦》翻译日本“相声”首次面世
南方日报:与之前出版的周作人译著相比,这部全集在完整性上有哪些优势?有哪些细节是值得我们特别留意的?
止庵:因为有2/3的作品都是周作人1949年以后翻译的,这些作品前后都经过了改动和删节,改动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将他的译文又变成了另一种译文了,其中《欧里庇得斯悲剧集》和《枕草子》的改动最厉害,我在1997~2005年这8年之间通过对照他的手稿力求恢复他原有的译文。
随后重新校对,加上之前没有出版的1/3,这次全集就囊括了他所有的翻译作品,从1905年到1966年,整整横跨了61年之久。这部全集保持了译者生前编定的各种单行译著或译文集的完整性,其间偶有重复,仍予保留。对于所存不止一种的译稿,全集虽然仅收录最后定稿,但是根据不同语言翻译者则均予保留。
南方日报:这部全集中有之前从未面世的周作人作品吗?
止庵:有的,在第八卷“其他日文译作”中,有一篇《瞎子做梦》从未面世,是首次根据译者手稿排印的,这是周作人翻译的日本“落语”(注:相声),正文加译后记共一万余字,手稿计43页。
注释超过正文
作品曾被当作“标本”
选目现在还有生命力
南方日报:作为学者型的翻译家,周作人的翻译都有哪些特色?
止庵:周作人的翻译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选目、译文和注释。他“五四”时期翻译的欧洲、日本的现实主义小说,多为名家之作,特别是被后人所称道的古希腊名著如《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路吉阿诺斯的对话》等更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足以保证他翻译的选目到现在依然具有生命力和价值。
另外,他精通古希腊文、日文和英文,在上世纪20年代他翻译的作品在日本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更是当时中国古希腊文学翻译的“开创者”。加上1949年以后,由于他特殊的政治身份,让他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安心于创作,也没有受到政治波及。1949~1966年他64~81岁的这段时间,虽然高龄但却是他最为“高产”的时期,足足有40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可以说,他这段时间翻译的作品是不可替代的“唯一”。
第三,他的注文很少受当时主流话语体系和正统思维方式限制,并且由于特别注重对古希腊喜剧、悲剧背后的神话以及日本民俗的认真研究,他的注文极为丰富,往往正文字数相当甚至超过了正文,很好看,相当于小段的散文。
南方日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将之一,周作人的翻译工作、他与鲁迅的关系,使得全书有着怎样的史料价值?
止庵:可以说,他是中国现代翻译的“先驱”,在1905年前后,当时中国文学白话文已经非常流行了,在不少杂志如《新青年》、《小说月报》的卷首往往都是用他的翻译文章。对此郭沫若还曾经提出意见,说“翻译是媒婆,创作是处女。”可见当时他的翻译作品的流行。
周作人从事翻译事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他和鲁迅一起用文言文翻译外国小说集时期,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的起源;二是五四前后他翻译了许多作品,多是人道主义文学的“典范”,还介绍了不少国外短篇小说的写法,被当作当时文学写作的“标本”,可以说他的翻译作品在“五四”前后是影响最大的。
用翻译表达思想
1949年后的十几年
他“没有白活”
南方日报:多数人都知道周作人是位著名的作家,但他在翻译上的成就人们却知道得不多,现在看来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在翻译上面的成就?
止庵:周作人翻译方面的成就,其实未必在其创作之下,特别是对古日本和古希腊作品的翻译,在整个中国翻译史上迄今也很少有人能够相比,包括《古事记》在内的大批古典文学选目是中文中仅见的译本,具有极高的外国文学研究价值与审美价值。
另外,1949年以来,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游离在社会边缘,在当时政治意识形态化的环境下反而取得了一定成就,这是比较“吊诡”的文化现象。现在我们回头来看,他在1949年以后的十几年“没有白过”。
南方日报:胡愈之曾经说过,周作人把译书当作一项专门的事业来做是译书人应该取法的,您认为他身上的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效仿的?
止庵:他是典型的直译派,特别强调忠实于原著,很少有修饰。实际上,以他散文家的身份,想要加以修饰是很容易的。另外,在注释上极为详尽,加上他的翻译作品往往包含着他研究的思想。周作人曾经说过,“我这一生创作的文字是不足以称道的,惟独是我晚年对古希腊作家的作品翻译倒是令我收获不少。”他晚年有一部《路吉阿诺斯对话集》,既是一部翻译作品,更是一部他自己的思想集,他在借助翻译表达思想。曾经,他为了翻译一本希腊神话,又去翻译了另外两本书。
作为一个高产的高龄老人,他对于翻译的敬业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无论是作家还是翻译家,作品决定了一切,他留下来的“好东西”,包括散文和翻译作品都是值得重视的文化遗产。
写了68年日记
影印手稿估计能有半柜子那么大
南方日报:据说,您从之后不会再从事周作人著作编校工作?为什么?
止庵:周作人著作编校的事,我就此歇手,改当读者。集外文将由陈子善先生编校。另有日记待整理,书信待收集,这些都是极为繁重的工作。而影印周氏手稿包括日记,著译等是另一大宗,也要敬待别人来做了。
南方日报:周作人的日记、书信的收集,影印手稿现存数量大概有多少?从事的难度有多大?
止庵:周作人手稿现存数量很大,日记现存55年的,影印出来得装半柜子,此外如《路吉阿诺斯对话集》1118页,《枕草子》685页,《古事记》369页,《知堂回想录》562页,等等,还有很多。若做此事,则后半生只能干这件事了。
南方日报:就您看来,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一生?
止庵:我一直认为,对于周作人的一切,无论我们说什么,都应该把他所作、所译的看完了再说。但我想,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周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