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该不该打折销售引热议 是谋存还是“自杀”
近日,“新书到底该不该打折销售”再次成为不少人热议的话题。人们之所以比以前更加关心图书的价格,最简单的原因,是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也即网上书店在各种配套体系和技术逐步完善之后,同时也是出于竞争的需要,其“价格战”和“折扣战”愈演愈烈。当然,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尤其是经常在网上购书的年轻读者,希望图书的价格越低越好。而另外一种声音,则多半来自于实体书店,包括国有书店和民营书店。一家民营书店的老板就曾言辞激烈地说,“即便是新书,到了电商那里,也会以很低的折扣出售,我不知道他们遵从的是哪种市场规律,这种恶意的砸价,分明就是在扰乱市场!”
实质上,“新书到底该不该打折销售”,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引起过纷争,那时的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书店还没有形成今天这样的气候。当时争论的焦点,无非是因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制定出台了一部《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这部“规则”规定,“新书一年内不得打折”。虽然这只是一部行业内部规则,且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整个发行业内外,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许多专家和普通读者的质疑,指责这一“规则”的某些条款有垄断之嫌,后来,“规则”中的部分条文不得不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干涉下废止。两年后,人们再次谈起这个话题,或许心态平和了不少,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本市一位长期从事发行业务的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书刚一上市便打折销售,其实对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来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出版和发行都不属于暴利行业,尤其是图书零售,利润是极其微薄的,除去各种成本和损耗,几乎等于白忙活。但一些电商的“自杀式打折”和“跳崖式竞争”,却给读者造成了一种错觉,或者说是一种误导,让读者误以为卖书就像卖房子那样赚钱,所谓的高定价低成本,你打五折都不行。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任何时代,即便到了现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图书发行也是一个微利行业,除非你去搞盗版,才会挣钱。有人指责实体发行业竞争不过电商,根本原因是由于体制有问题,或者经营理念上存在问题。也许吧,但我从心底并不这样看。为什么要这样说?我考察过很多外国的发行业,特别是他们的新书价格及折扣。在某些发达国家,与其他生活必需品相比,图书要贵得惊人。这些发达国家,经营理念应该很成熟了吧,但他们很少为新书打折。这又是为什么呢?成本当然是决定因素,但讲求市场秩序,讲求公平竞争,讲求共谋发展,才是第一位的。再过若干年,出版社连书都出不来了,您又去找谁打折呢?这是个很实在的事儿。以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实体书店也在想方设法地去满足读者的要求,比如出租部分柜台,比如开些“店中店”,为读者提供餐饮和娱乐等等,起码也可以达到收支平衡啊!
本市另一家书城的老总则对记者说,网购已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投入巨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国内的出版社或者大书城,都在建立自己的网站。网实在太厉害了,搅得人全面崩溃,就差进精神病院了。但如果期待我们将图书的折扣压得像某些电商那样低,我告诉你,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还有别的经营样式和途径,比如卖家电、卖建材、卖百货,堤内损失堤外补。我们拿什么补呢?补不了,只能拼老命,只能打掉了牙咽到肚子里。即便我们为读者做起了网购,也只能象征性地打打折,赔本赚吆喝吧!最终的目的,还是把读者引到我们的店堂来。所有的书都在这摆着呢,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啊!
而读者却不这样认为。在本市某学院区的一家小书店内,一位与记者同姓的读者面对记者的提问,则是一脸的不屑。他说,这根本就不应该是一个问题。读者读者,首先要读。读就得有书。那么买书呢,当然是谁便宜就买谁的,至于那些大道理,读者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发行商完全可以考虑自身的利益,电商也可以想一想究竟是赔是赚,但这些与读者均没关系,假使生拉硬拽,就很可怕了。
本报记者 周凡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