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马家辉看李敖形成狂傲性格 称内地60后崇尚虚无(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19日 12:00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谈新书:有些差异大得难以付诸文字

  记:听说“对照记”的点子,是在一次闲聊中由你提出来的,能否透露一下当时的详细状况?对你的提议,大家是一拍即合,还是有个说服的过程?

  马:大概在六七年前,那是一回座谈活动后的烟酒场合,我知道胡洪侠很爱玩,所以认真地对他说:我们三个都是1963年出生,不如我们合作写点文字,分别从两岸三地审视自己生命所经历过的种种喜悦或不堪,那既是个人回忆,也是集体历史,写起来和读起来,皆具趣味。胡洪侠一听,立即猛拍自己的大腿道:“同意,就这么干!”

  后来,每次见面我们都要温习一次,互相埋怨一顿,然后再次想象一番。可结局呢,往往又是说说而已。

  2009年香港书展,我们两个总算遇到了杨照,三人于海边一酒吧小聚,旧事重提,都觉得如果再光说不练,那就太不够意思了。一直到前年2月,总算在深圳《晶报》以专栏的形式落实。

  记:在三个人同题写作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哪些难题?

  马:《对照记@1963》自然是一个有趣味的创意,可是真的要写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起码对我本人是这样。

  其一,怎么写?我们要写的是“公共话题中的私人记忆”,需要启动自己的青少年记忆,说一些之前从未披露过的自己的事。“投枪”投向别人总是容易,投向自己时又该如何自处?我们需要多少勇气才能直面往往不堪回首的过去?回避什么,隐瞒什么,当然是作者的权利,但这一权利要如何在“据实直书”的前提下得以维护,以求适度、适当?

  其二,写什么?既然是对照,那就要写出差异。我们所处的三个华人社会,其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状况、文化面貌,差异不可谓不大。但是,选择什么样的主题词才足以呈现这种种差异?更麻烦的通常不是如何写出差异,而是差异大得简直无法下笔。

  记:刚才,你说到了主题词的选择,那么有没有在确定主题词时,三个人无法统一意见的情况?

  马:有啊,比方说我曾提出写一期“英国女王”,他们俩一听都马上反对,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根本无从写起。

  记:在一本书中全面展现香港、深圳、台北三地的历史生活细节,非常罕见。你们三位的文章风格迥异,能否谈谈这种风格的具体差别?

  马:我可以举出几个例子——因为读文科,杨照的母亲曾经不敢告诉别人儿子的选择;因为毕业分配的关系,胡洪侠不可能随便谈论初恋,而其人生转折点却是一次无关紧要的发生在男厕所里的谈话……

  胡洪侠14岁时才第一次照相、20多岁第一次坐火车、30岁第一次吃麦当劳;而杨照自己家里就有照相机,可以拿着照相机去拍摄别人。我甚至相信,有些差异大得难以付诸文字。

  记:胡洪侠对这件事还有些意犹未尽,他说“我们应该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间,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讨论每期的主题词”,而且计划写三本,第一本暴露出的缺陷还可以由第二本、第三本弥补。请问第二、第三本准备何时出?到时候会有些有意思的新话题?

  马:第二集目前预计今年9月出,至于第三本嘛,必须有足够多的人来买书,书商才肯出吧?题目现在还在商量,等全部定了再透露给大家吧!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