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18岁立志当“匠人” 林徽因曾赞刻苦渊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印象
大师之风 山高水长
14日,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召开,代表着国家科技领域最高奖励的“五大奖”揭晓。设立于2000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天迎来了第十二届获奖者——谢家麟和吴良镛院士,他们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19位和第20位得主。
吴良镛院士则是著名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18岁起,立志成为“匠人”
他是一位温和敦厚的建筑界泰斗,曾手书“匠人营国”。
他一生都在践行“谋万人居”的理想,至今仍不离讲台。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教育家吴良镛。
90岁的他获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国家最高科技奖。
建筑界泰斗,中风后仍不离讲台
成为“匠人”,是吴老18岁时作出的人生选择。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家庭。
1940年,他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开始了一生“匠人营国”的生涯。
1945年,吴良镛受梁思成先生之约,赴清华协助筹办建筑系;1948年,他被梁先生推荐到美国学习,在大师沙里宁的指导下深造;1950年,吴良镛毅然回国,从此再没离开清华。
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的学术带头人,吴良镛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他出版著作28部,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两部巨著,更是为他赢得了特殊的荣誉。
正是在导师梁思成的影响与感染下,吴良镛成长为新中国建筑界及建筑教育事业上的开拓者之一。
从1984年他培养出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第一位博士起,一代代建筑新秀在吴老培养下脱颖而出。他中风之后还不离讲台,现在仍在带博士生。
他积极参与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规划,参与上海浦东规划、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规划、深圳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等等,至老仍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少年时代“谋万人居”的理想。
林徽因评价他:少有的刻苦、渊博
吴良镛希望作为城市规划决策者的市长都能具有诗人的情怀、旅行家的阅历、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严格、史学家的渊博和革命家的情操。
为了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年,他每天清晨拖着装满图书资料的小车走到建筑馆。中午让家里送饭,然后在办公室里小睡一会儿,接着一直工作到傍晚才离去。
作为恩师的林徽因曾这样评价吴良镛:“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多年与困境抗争中表现出的少有的坚强”。
吴老兴趣广泛,自小酷爱美术。美国留学是在匡溪艺术学院,师从沙里宁学习建筑与城市设计,同时进修绘画、雕塑,艺术修养与视野都得到很大提高。除了读书,闲暇时他仍然坚持多年钟爱的书法绘画。
最近,吴良镛在读热销的《乔布斯传》。“我对他很感兴趣。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我想从他的方法论中借鉴和学习一些精髓,看能否运用到建筑规划的方法论中。”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对事业经久不衰的激情,才让吴良镛先生始终与外面的时代和环境不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