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捐款记录手稿公布 小说处女作名为《茵茵》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选自雷锋日记
本报记者 路艳霞
昨天,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雷锋全集》正式面世,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雷锋个人文集,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为一位士兵出全集。
《雷锋全集》忠实记载了雷锋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收录了雷锋330余篇日记、眉批、诗歌、小说、散文、讲话、书信、赠言等,近20万字,很多珍贵资料都是首次面世。
全集收录的日记有162篇,比原出版的《雷锋日记》多35篇;60篇书眉笔记、多首诗歌,是20多年来,70位雷锋当年的同学、同事、战友、领导从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报社等处一篇篇抄录而来;雷锋的讲话,则是从当年留下的录音带上记录并加以整理的;而全部书信和赠言,几乎全是征集自个人。
曾经是文艺青年
“这南来的燕子啊!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团山湖与乌山对峙,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这是雷锋创作于1958年8月一首名为《南来的燕子啊》的一部分。
总政办公厅编研室原主任、《雷锋全集》编辑整理主持人邢华琪说,雷锋的诗是有情的血和肉,不是无味的水和墨;雷锋的诗是辛勤和智慧的花朵,不是懒惰和多余的饶舌。就在雷锋一边播种诗歌的同时,也一边开始了小说的习作。
1958年,也就是在雷锋18岁那年,只有小学学历的他已写下两篇小说、两篇散文和9篇诗歌,还有未完成的三篇小说短章。
雷锋的处女作小说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茵茵》,雷锋特意在手稿上注明:“本文为‘小说’。”在邢华琪看来,这篇以女子芳名作为标题的小说,真可谓简练而隽永,似有清风流贯的芬芳。“虽然有人评价这篇习作还缺少文气,缺乏裁剪,缺些结构的匠心,但雷锋毕竟走出了小说创作的第一步,朴实中仍见文采,自然中可见真情。”
邢华琪说,“虽然后来他也写过一些诗歌、散文,入伍后还被《解放军报》聘请为特约通讯员,但诗歌与小说的创作不知何因,并没有延续下去,其天资聪颖、极其好学的特质主要都通过日记表现而出。”一位作家这样评价说,“《雷锋日记》曾激扬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以至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修辞。”
捐款记录手稿首次公布
在互联网上,有人质疑雷锋捐款的真实性和去向。不过,雷锋的同事、战友等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雷锋生前有两次100元的捐款行为。第一笔捐给抚顺和平人民公社,第二笔捐给辽阳水灾区,这200元捐款出自每月只有6元津贴的士兵,令人不可思议。
雷锋收入和捐款是多少,细细看一看《雷锋全集》就可知道。雷锋参加工作及入伍6年间,收入约1200元。而从书中还可看出,雷锋第一次给和平人民公社捐款200元时,返回来100元;第二次给辽阳灾区捐款100元,辽阳市委退了回来。
但雷锋在辽阳市委退款后,转手将钱捐给了河南干沟的民办小学,这在书中收入的《入党转正申请书》中有提及。雷锋在申请书中说:“我准备卖掉自己的衣服和皮鞋,以支援他们办学。当首长没有同意我这种做法的时候,我心里感到很不安,连觉也睡不着。我左思右想,后来拿出自己在部队一年零九个月集留下来的全部津贴(一百元)。”雷锋说,他把钱寄出去,心里也就快活了。
据了解,这段关于雷锋捐款的记录手稿是首次公之于众。
赠言背后藏故事
华文出版社社长罗争玉介绍,由于《雷锋全集》中涉及大量人名,从去年开始,全书开始了繁琐的整理工作,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人名注释。而在加注释过程中,编者又一次了解到雷锋的一些诗歌、散文、书信,尤其是每条赠言背后的故事。
“请你记住:伟大的思想,产生伟大的毅力,愿你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创造出奇迹。”这是1962年2月26日雷锋给女战士姚桂琴的赠言。编者在加注释的过程中发现,2月26日当天雷锋应邀到沈阳军区通讯总站长话连作报告,这是个女兵连,雷锋那一天先后为28位女战士写下了赠言。
“刘胜利同志:请你记住,伟大的理想生于伟大的毅力。祝你在学习战线上创造奇迹。”这是1962年2月22日,雷锋出席共青团代表大会时的赠言。编者原以为刘胜利是参会代表,后来经调查得知,他在沈阳市八一中学读书,学校让他和部分同学为大会做接待工作,他特请雷锋在其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段话。从中也可看出,雷锋对所有人的尊重。
和赠言有关的故事非常多。1962年3月至8月,雷锋牺牲前,随部队在辽宁省铁岭地区施工,雷锋所在的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住在横道河子乡下石碑山村,雷锋曾先后在刘东林等四户农家住过,“雨夜送母子”、“智擒磨刀人”等许多耳熟能详的事迹都在此发生。调整住地时,刘东林的妻子请雷锋给一张相片留作纪念,雷锋身边没有相片,战友刘兴学手里正好有一张雷锋的相片,相片背后还有赠言,雷锋想把赠言重新修改一下,刘兴学说:“赠言不用改了,我姓刘,房东也姓刘,我们是一家子,一家子就不说两家话了。”就这样,此张绝版相片一直保留在刘东林家。
对己严苛对人感恩
雷锋对自己严苛,对别人总是抱以感恩之心和奉献之举,这在《雷锋全集》中也可随处看到。
在《入党转正申请书》中,雷锋写道:“因工作的需要,经常外出汇报,在生活上形成了一种自由散漫的作风。比如,有时候不请假外出,礼节不够周到,军容有时不够整齐。”他还说自己“个性急躁,办事一口气得成”。
“雷锋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快乐,帮助别人就是他的生活。”抚顺雷锋纪念馆馆长陈茁介绍,雷锋战友周末想去逛街,会跟雷锋说一声:“班长,我衣服帮我洗了吧。”爱干净的雷锋会高兴地帮他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雷锋去世前早已是抚顺的名人了,抚顺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雷锋爱的足迹。陈茁说:“有一次,雷锋原本发烧是要去医院,他路过一处工地,人们正忙着推砖,他便也加入了推砖的队伍。”当天下午,工地工友敲锣打鼓地找到了部队,说做好事的人个子不高,是南方人,领导立刻回答说:“那一定是小雷。”雷锋所在部队遇到类似的情形实在是太多了。
展现感情生活
雷锋在送给王佩玲的笔记本扉页上写道:“愿你的青春像鲜花一样,在祖国的土地上发散着芬芳!”
全集中还收录了雷锋写给王佩玲的信。1958年6月,雷锋在信中说:“我拧亮台灯,坐下来给你写信,疲倦就立刻飞去了……窗外繁星满天,明亮的月光从外射了进来……我是多么愉快呀。”
对于王佩玲,《雷锋全集》做了注释,1958年春,王佩玲与雷锋一起在湖南望城县团山湖农场劳动锻炼。1958年11月9日,雷锋北上辽宁鞍钢,王佩玲以“你姐黄丽”的名义,在一本烫金日记本扉页上,给“亲如同胞的弟弟”雷锋写下了350多字的“临别赠言”,预言雷锋会“把光和热发遍全世界”“人们都会知道你的名字”“都会热爱你和敬佩你”。据王佩玲所说,其临别赠言倾注了一种难分难舍的思念之情。
王佩玲曾于1996年向相关部门写信,默认自己就是“黄丽”。为什么隐瞒了这么多年才说?王佩玲回答,雷锋是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而她普普通通毫无作为,愧为雷锋的“姐姐”。“她不希望因为自己而有损雷锋的形象,因此之前从未披露此事。”邢华琪说。
纪念馆馆长谈雷锋
在昨天举行的《雷锋全集》出版会上,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馆长陈茁也赶来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她。
从未再穿的皮夹克
雷锋一张身穿皮夹克的照片曾遭到质疑。对此,陈茁专门到雷锋当年的工友易文珍那里进行了调查。
陈茁说:“1959年,雷锋在鞍山钢铁厂当工人,工资很高,每个月38元,加上补贴一共有40多元。”当年,雷锋才19岁,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也是个爱美的年轻人。
雷锋当时尽管每个月已经挣40多元了,但还是穿着从家乡来时那种补丁撂补丁的破旧衣服。工友劝他买一件新衣服,雷锋就到商店精挑细选了一件皮夹克,穿上皮夹克的他还到照相馆拍了张照片。随后,雷锋兴高采烈地写了一封信给老家湖南望城县委书记,他原以为听到的是赞美,没想到县委书记在回信中批评了他:现在全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你不能忘本,要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从此以后,这件皮夹克被雷锋收了起来,再也没有穿过。
未能实现的大学梦
在雷锋短暂的学生生涯中,虽然色彩斑斓,生机勃勃,但人世间孤儿与贫困的阴影又不时笼罩着这棵幼苗。雷锋10岁才走入校门,小学6年间,换了4所学校,曾先后寄居在3个远房亲戚家中。懂事的他,知道自己是“吃闲饭”的,放学回家总要打一捆柴。
终于,上到小学6年级的雷锋辍学了。但他还是念念不忘上中学,以至进大学。两年后,雷锋得知,著名的“养猪姑娘”冯健因成为劳动模范,两次上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已被保送到湖南农学院读书。他真是又高兴又羡慕,就去找冯健:“冯姐,我想跟你一块去农学院读书,你看可以吗?”冯健,这位和雷锋同为望城第一批拖拉机手的聪颖姑娘,当然希望雷锋能与她一道上大学,可是这要组织来决定,她爱莫能助。雷锋还专门送冯健去省城农学院,但自己并没有真正跨进大学的门槛。
西点军校的“雷锋情结”
抚顺雷锋纪念馆从1964年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者6000万人次,每年接待110万至130万人次。在来参观的29个国家的国外友人中,还包括来自美国西点军校的6名学员。
陈茁说,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位外交官曾向抚顺雷锋纪念馆传来信息,美国西点军校在招生简章上印上了雷锋画像,于是,纪念馆领导决定考证一下。当大家到西点军校实地考察后发现,学员办公室里挂着的正是雷锋画像。
2004年,西点军校教官真的带着学员来纪念馆参观了。陈茁说,据翻译介绍,6位美国人原本都是着便装,但临进纪念馆前,他们特意在车里换上了军装。他们说,雷锋精神体现军魂,所以是怀着尊重的心情穿上了军装。
相关新闻
一系列“雷锋”新书将面世
《雷锋》作者与读者共忆雷锋精神
(记者 路艳霞)为配合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除了旗下华文出版社推出的《雷锋全集》外,中国出版集团近期还组织策划出版了《雷锋》《雷锋精神读本》《雷锋1940-1962》等系列读物。
尚未面世的长篇小说《雷锋》由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主席谭仲池创作,该书结合时代价值观,塑造了一个血肉更加丰满的雷锋形象;专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雷锋精神读本》,分为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初中生版、高中生版等四个版本,配以大量的图片和照片,通俗易懂;《雷锋1940-1962》由作家师永刚编撰,讲述了雷锋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此外,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现代出版社还将出版《漫画中华英雄——雷锋》,知识出版社也将再版推出于20世纪60年代、由两位中国少年报记者实地采访后撰写而成的《向雷锋叔叔学习》。
《雷锋》作者与读者共忆雷锋精神
(记者 李洋)2月29日14时,201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雷锋》的作者、著名作家黄亚洲将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二层多功能厅,与读者面对面聊聊自己的创作感受。这是东城区图书馆在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60周年之际特意安排的活动。
“雷锋至今让我心潮起伏。”黄亚洲的这部小说出版于2010年,在小说里,他再现了雷锋从一个旧社会乞儿到新时代偶像的成长历程。小说特别呈现出雷锋在辽宁省营口市新兵连的生活,向人们讲述一个真实的雷锋,而非一个概念化,泛政治化的时代英雄。黄亚洲很想对读者们说,“雷锋”的名字依旧响亮,他的精神依然感动着每一代人。
雷锋日记摘登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1959年10月25日
一个人出生在世界上以后,除了早夭的以外,总要活上几十年。每个人从成年一直到停止呼吸的几十年的生活,就构成各人自己的历史。至于各人自己的历史画面上所涂的颜色是白的、灰的、粉红的或者鲜红的,虽然客观因素起一定作用,但主观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应该好好地想一想,怎样来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时时刻刻都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来作自己思想行动的指导,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
——1959年12月20日
雷锋诗歌摘登
可爱的工厂
汽笛,对着初升的朝阳,
情不自禁地高声歌唱,
迎接英姿焕发的工人走进工厂。
啊,钢铁的心脏——鞍钢,
为了祖国的工业化,
你永远不知疲倦地繁忙。
你那高大的厂房,
建筑在数十里的土地上。
红彤彤的铁流,
像滚滚的长江水一样,
昼夜不停地奔忙。
如果谁要是在远处瞭望,
就能看到鞍钢全部的景象:
从森林般的大烟囱里,
吐出一股股黑黑的浓烟;
夜晚像无数条火龙在闪闪发亮,
把浓烟映得像五彩缤纷的彩云一样。
在这浓烟下面,
就是我们工作的厂房。
呀!真仿如神话般的天堂,
这里的工厂主人,
都在日以继夜地繁忙,
热情地歌唱。
歌唱我们的新生力量,
歌唱我们的厂房——鞍钢焦化厂。
——1959年于鞍钢
雷锋小说摘登
小说《茵茵》片段
(1958年)
严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里结了厚冰,刺骨的冷风阵阵吹来,似乎不许人再工作似的。
但那勤劳勇敢的18000多名钢铁战士,不怕千辛万苦地和冰雪战斗。人山人海,挑土筑堤。那挑战的喊声,加油的口号声,打夯的号子声,还有小学生们来慰问时的鼓声,混合一起,响彻云霄。人们为了根治沩水,修筑长堤,忘记了寒冷和疲劳,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命。
茵茵就是这样的。提起这位年轻的女同志,人们都要感动得流下热泪。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那结实的身体,勤劳的双手,还有那晒黑的脸儿,清秀的头发,活泼的眼睛,真使人敬慕。她穿着一件黄棉衣,脚上是草鞋。据说,黄棉衣是她哥哥从部队复员后送给她的,草鞋是她自己打的,打得很漂亮。……
本版照片由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