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电视剧创作“富矿” “拼编剧”时代到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搬上荧屏。这其中,既有大众熟知的经典名篇,也有“异军突起”的网络文学作品。对于制片方来说,选择优秀、成熟的文学作品作剧本事半功倍,但近年来原创影视剧本却显得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日前,国家广电总局表示今后在影视评奖宣传等方面将向编剧倾斜,加大对剧本创作的投入和对编剧的奖励。从今年起,广电总局设立优秀剧本奖励基金,每年拿出3000万元,向全社会征集并奖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剧本。当前,随着影视剧生产创作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对于编剧来说,提升原创力已成为最为迫切的现实要求。
经典名著、网络文学成电视剧创作“富矿”
回顾历年奥斯卡的获奖名单,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不在少数。在优秀国产电视剧中,更是有不少“脱胎”自文学作品。经历了读者与市场的双重“考验”,文学作品堪称影视剧创作领域的一座“富矿”。
近年来,多部火热荧屏的电视剧让一些作家迅速走红:《潜伏》《借枪》“火”了作家龙一;《暗算》《风语》让原著作者麦家成为了“谍战剧之父”……今天,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步伐依然没有减缓之势,张海帆的《青盲》即将登陆各大卫视,崔曼莉的小说《浮沉》则集结了张嘉译、白百何而备受关注,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也即将亮相荧屏,严歌苓的作品《第九个寡妇》也正在拍摄之中。
随着古装、穿越、宫斗题材开始火爆荧屏,一些网络作家的名字也开始被观众所熟知。网络文学作品动辄成千万甚至上亿的点击率对于制片方来说就是天然的收视保障,正基于此,才有了《步步惊心》《倾世皇妃》《裸婚时代》《来不及说我爱你》《后宫甄嬛传》等热播剧的问世。从创作资源的角度看,网络文学潜力巨大,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以不同形式在网络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高达2000万人,注册网络写手200万人,通过网络写作(在线收费、下线出版和影视、游戏改编等)获得经济收入的人数已达10万人,职业或半职业写作人群超过3万人。
在现当代文学之外,古典名著也是影视创作领域的一支主力军。尽管观众对电视剧新《西游记》议论纷纷,但并未妨碍其“钱途”——总制片张纪中就曾高调对外宣称,新《西游记》未上星播出已赚得盆满钵满,网络点击总量更是突破10亿次。不仅是《西游记》,近年翻拍的其他经典名著尽管口碑不尽如人意,但都为制作方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电视剧创作已进入“拼编剧”时代
曾创作过《京华烟云》《红处方》《像雾像雨又像风》等众多优秀电视剧的金牌编剧张永琛告诉本报记者,当前影视创作已经进入“拼编剧”的时代。他说:“电视剧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每年投拍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两万部集,而各大电视台播出的需求不过五六千集,远远供大于求。要想在两万部集的残酷竞争中突围出来,就需要有新颖的、接地气的、能让观众感动的好故事,这是每部成功之作最核心的价值体现。而这样的好故事,只能靠编剧来创作。一剧之本,已成为一剧是死是活之根本,所以说,‘拼编剧’的时代悄然到来。”
对于时下电视剧创作领域出现的原创力不足的现象,张永琛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原创力不足,当然首先要从剧本创作上来寻找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编剧的功底乃至修养的提升滞后于影视剧的快速发展。本该站在前列引领潮头,却被甩在了大潮的后面。另一方面,影视业竞争越来越残酷,也越来越浮躁,这自然会影响到编剧的创作,急功近利,缺少大师的眼光和雄略。还有一点,就是编剧的创作软环境需要改善。”
记者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