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访临桂李宗仁故居:抗战期间蒋介石夫妇曾做客

2012年02月28日 14:52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罗劲松 文/图

  由临桂县两江镇往西走约4公里,有个李姓人家聚居的村子,村名十分特别,头一个字由“木+田+木”组成,读音同“浪”—— 头村。由字形思字意,双木夹一田,这里是个树木茂盛的地方。虽然村里人自认为风光不亚于阳朔,但这个村的出名,不是因为风景,而是因为村口那座堡垒式大宅院——李宗仁故居。

  故居宅院背倚着一高一低两座峻峭的石峰,远远望去,如行空天马,当地人就叫它“天马山”。慕名而来的游客,面对这纵横驰骋的“天马”,会产生许多联想——想到李宗仁于1925年7月率军击败旧桂系,成为新桂系首领;想到李宗仁1926年率第七军参加北伐,转战湘、鄂、赣、皖,立下赫赫战功;想到李宗仁1938年指挥徐州会战,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取得抗战正面战场首次重大胜利……

  立于院墙右侧的故居大门,在装饰上很动了一番心思。三环龙脊拱檐正中镌刻着一座大钟,时针固定指向“9时”。当地老人说:“这是‘座中(钟)有靠’、‘长长久久’的意思。”

  大门两旁镶刻着一副红底金字对联——“山河永固,天地皆春”。对联边缘的“绿色竹节”围饰,让人联想到“气节”,联想到“勃勃生机”。横批4个篆书大字乍一看颇令人费解,琢磨半天才认出是“青天白日”。头一个“青”字笔画简洁而夸张,像极了“李”字,以致许多人随口念成“李天白日”。据说,这是横批制作者当年有意奉承的“得意之作”。

  占地面积宽达5060平方米的李家大宅院,外墙高9.57米,厚0.45米。墙体以青砖包泥砖,当地人俗称“金包铁”,坚固异常。

  伴随着政治风雨,整座宅院断断续续造了近30年——

  清咸丰年间,以“耕读传家”过着小康优裕生活的李家突遭横祸——攻打桂林城的太平军横扫而过,乡间盗贼蜂起。故宅被焚毁,曾祖又遭绑票勒赎,李家由此衰落。废弃的宅院,被用来种菜。菜地里,只有年幼的李宗仁在墙基间爬上爬下、嬉闹玩耍,不知愁滋味。

  清代末年,李宗仁祖父李玉玺缓过气来,倾其所有在废墟上重建起一座仅有“一堂两厢房”的宅院。李玉玺为宅院起名“安乐第”,希望子孙后代从此“安居乐业”。

  李家的转机,出现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这一年,村里人从两江圩请来一位姓李的湖南拳师。李拳师每次到李家作客,年少的李宗仁总是殷勤地泡茶递烟。看着眼前这个结实勤快的小伙子,李拳师鼓动道:应该去桂林城报考陆军小学堂。

  这一年,报考陆军小学堂的考生多达上千人,而录取名额不过100多人,考试完毕的李宗仁并没抱多大希望。这天,他从山上砍了一担柴回家,一位赶圩归来的同村人兴冲冲告知:“你榜上有名!”李宗仁立即意识到:压在肩膀上的这付沉重担子,从此可以甩掉了!

  1921年,升任少校营长的李宗仁与旧桂系决裂,将所部改称为“广西自治军第二军”,自任司令。消息传回老家,李家上下一片兴奋,开始着手在“安乐第”旁建造“将军第”。

  “将军第”的格局,被后人编成顺口溜:“前后两进三开间,一井两厢前后房,披厦后门香火壁,正中堂屋两侧门,楼井神龛通屋顶。”16间房组成4个单元,各单元既自成一体,又通过侧门、廊道相互贯通。竣工后,“将军第”成了李家成员的起居室,“安乐第”则让给佣人们做“安乐窝”。

  随后,李家又着手建造“学馆”。“学馆”采用多门多窗、五开间大天井构建,楼上楼下共10间大房,占地面积相当于“安乐第”、“将军第”之和,充分体现了这个“耕读世家”对教育的重视。

  随着李宗仁成为“新桂系首领”,李家宅院日渐热闹,往来拜访、谒见的官员络绎不绝。为接待方便,李家于1926年开始建造“三进客厅”。建筑面积达2120平方米的“客厅”,按桂北传统民居客厅形制,三进平行排列,五开间大构架。房与房之间是可拆拼的木板墙,立起木板是一间间客房,拆开便可连成通透的大厅廊,相当实用。

  抗战期间,客厅里迎来的最有名的客人,是蒋介石夫妇。

  1938年11月,到桂林考察妇女救亡运动的宋美龄,专程赴李家看望李母。回到重庆,宋美龄在一次集会上谈起会见的情景:“我在广西见到李宗仁先生的母亲,这位73岁的老太太说:日本没有什么可怕,我们中国妇女每人拿一把菜刀就可以解决那些日本军阀!”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1940年12月4日,为部署抗日战事来到桂林的蒋介石,在宋美龄、白崇禧陪同下专程来到村里看望李母。在客厅里与蒋、宋两位“大人物”会谈时,农家主妇出身的李母凭着从《抗战问答》一书里背下来的知识,如“节衣缩食,捐献财物”、“踊跃当兵,努力生产,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等等内容,从容应答。旁听的人过后悄悄议论道:“李母没有给儿子丢脸!”

  穿过座座天井、重重院门,来到后院,眼前豁然一片田园风光——绿油油的菜地,清幽幽的水井、池塘。

  据李宗仁回忆,年幼时母亲曾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李宗仁答,想做个“养鸭的”——因为看到村里养鸭人赶着二三百只鸭子在田塘河沟里觅食,鸭生蛋,蛋孵鸭,既赚钱又有趣。

  1965年7月,李宗仁毅然从美国返回祖国,落叶归根。在公开发表的声明里表示:“宗仁老矣,对个人政治出处无所萦怀。今后惟愿尽人民一分子的责任……”当“文革”风雨袭来时,他私下里对夫人说:老家院子里有个池塘,可以养鸭度日,颐养天年。

  令人感叹的是,1969年1月病逝于北京的李宗仁,最终没能回到老家池塘边,实现他“养鸭”的梦想……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