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太监洪保墓将住"阳光房" 设计三层观光台
记者 朱凯
今年1月,作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的重要发现,南京祖堂山南麓出土的明朝太监洪保墓“破格”入选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昨日从市文物局获悉,洪保墓整体保护规划方案近期已通过专家论证会评审,工程有望于年内启动。整个墓园依山体走势设计为三层结构,墓葬核心区将采用开放式保护,周围设有环形游览平台,顶部则架设圆形轻钢玻璃架,以便将墓室结构直观地展示给观众。
2010年6月,我市考古人员在祖堂山发现了一座明代砖室墓,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为明代都知监太监洪保,曾以副使身份跟随郑和七下西洋。此次发现为郑和下西洋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在国内考古界引发了很大震动。鉴于该墓葬的重要价值,市文物部门将其作为“三普”期间的重要发现,“破格”申报省级文保单位,并于今年初顺利入选。
洪保墓地处祖堂山南麓三阶台地的最上层,空间较为局促。因此,在最初的规划方案中,整个墓园保护区的面积只有1300平方米。根据专家论证会的建议,新方案中墓园的规划面积有所“扩容”,同时保留了墓穴原有中轴作为墓园的空间轴线,尽可能维持了原有墓穴的空间感。
洪保墓园利用所处台地的高低落差,设计出三层“观光台”——从下至上依次是入口广场、墓道入口平台和观览平台,形成不同空间层次的游览空间。底层的入口广场采用下沉式设计,观众可沿台阶登上二层的墓道入口平台,在此可以欣赏到墓道入口和墓葬前室的券顶结构;再往上就来到一个环形的观览平台,观众可以围着墓葬走上一圈,居高临下地将整个墓葬结构尽收眼底。
和很多文物遗址不同的是,洪保墓园的墓葬核心区没有用墙体或围栏封得严严实实,从顶部到前后室都采用了开放式设计,便于观众参观游览。记者在设计方案上看到,墓葬区的建筑设计以“天圆地方”为理念:观览平台上方将架设一个圆形的轻钢玻璃架,象征中国传统墓葬的圆形封土,与长方形的墓葬上下呼应。这个玻璃顶棚如同一个“阳光房”,既能抵御雨水和紫外线对文物本体的损害,又便于采光,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效果。
此外,墓园内还将设置墓碑、浮雕文化墙和展示中心,以图片、文字、雕塑等形式介绍洪保生平及其作为副使随郑和七下西洋的史迹。
顶部架起轻钢玻璃棚,外设三层观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