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草根爱好者加入创作队伍 纪录片期待多方催化

2012年03月07日 17:5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2011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投入资金超千万元,面向社会制作机构委托定制100集现实类题材纪录片,吸引了51家机构参与,31家机构投标,收到投标文件42份。

  从2012年3月份开始,“活力中国”项目首批成果——14部由社会制作机构承制的现实类题材纪录片将陆续亮相CCTV9。这些作品承接地气,关注当下,得到了业内专家的积极评价。

  作为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大规模对社会纪录片制作的邀请招标,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各种趋势和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聚焦现实 展现“活力中国”

  经过多年沉寂,中国纪录片产业再次出发,踏上了繁荣发展之路。

  然而,繁荣的背后,却掩盖不了现实类题材缺位的问题。打开电视机,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占据了荧屏的大部分空间,而反映当前社会现状的题材却不多。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据了解,现实题材纪录片多存在于电视台的栏目中,制作经费有限,专业品质落伍。“很多导演喜欢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来表现宏大主题,追求震撼的视听效果,可是拍出的作品就像美术馆里的油画一样,虽然精美,却只能远远地欣赏,缺少与观众的互动,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指出,我们作为中国最大的纪录片播出平台和制作平台,应该引领纪录片创作者将目光投向当下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

  在纪录频道即将播出的作品序列中我们看到:《野生动物摄影师》关注神秘行业背后的艰辛与乐趣;《独狼的新生》聚焦CBA大牌马布里的中国故事;《搜索》跟拍电影《搜索》的制作过程,展现电影人的酸甜苦辣……这些作品将镜头对准大时代中的普通人物,让纪录片回归其本质属性:人文关怀。

  雷禾传媒机构董事长海天说:“文字书写的历史,留下的是英雄的名字;光影书写的历史,则记录着普通人的自豪。纪录片作为一个国家的影像史,最不可缺少的,是大时代中普通人物的执著和奋斗,光荣与梦想。现实题材纪录片如同纪录片王冠上的明珠,璀璨夺目,关注这类创作,应该成为我们纪录片行业的一个共识。”

  公开招标 网罗社会力量

  目前,全国有2000家以上的社会制作机构可以制作纪录片,但由于过去播出量有限,很多公司为了生存发展,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做广告片、宣传片上。而不少怀有社会责任感和纪录片情结的导演梦想着制作出高水准的作品,却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和播出平台。央视纪录频道将委托制作的对象投向了这些公司。

  “纪录片在影视产品中的地位特殊,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高于商业价值。但相对于电影、电视剧,这是个并不能快速见到资本回报的产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制片人范立欣谈道,产业的雏形期最需要扶持。委托制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纪录片公司需要更多的资金进行创作,也需要好的播出平台,央视的公开招标为许多公司创造了机会。

  刘文表示,我们为这次委托制作活动倾注了大量心力,每个项目都派专业的创作人员跟踪监理,帮助他们制作完成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型,希望这次活动能成为推动中国纪录片市场产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多方努力 实现飞跃发展

  如果没有成规模的拍摄团队,委托制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纪录片产业的发展背后,需要制作机构的快速发展作支撑。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发现,随着纪录片产业链的逐步搭建,一批纪录片制作公司在市场化浪潮中激流勇进、奋起发展。

  相比于近两年影视剧公司扎堆上市融资,纪录片公司的发展显得格外低调,但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野心。

  “纪录片可以说是影视产品中最后一块没有被开发的土地了,这是难得的机遇。”三多堂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蒙说。几年时间,三多堂通过和央视的合作,已经承制了诸如《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新媒体也不甘落后。搜狐视频于2011年开办了原创纪录片栏目《大视野》,视频网站第一次参与到纪录片的制作之中。搜狐网副总裁、搜狐视频COO刘春表示,当下视频网站更多侧重于影视剧、综艺节目竞争,但从长远来看,纪录片的作用不可忽视。

  众多民间“草根”纪录片爱好者也加入了创作队伍。随着高清单反相机的出现,以及大众级拍摄设备的普及,纪录片拍摄的门槛逐渐降低,所呈现的影像质量越来越高,纪录片类型和题材日趋丰富。

  但中国纪录片与世界一流水平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BBC一部大制作纪录片可以高达每分钟20余万人民币,并在拍摄之前就靠版权预售收回大部分投资。而在中国,制作费超过每分钟3万元就已算“顶级”了,盈利模式更是有限。

  观念、技术、政策、市场、人员素质等因素掣肘着这个产业的发展。央视纪录频道面向社会的招标为纪录片产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但这只是实现产业内部资源整合、良性发展的开端,如何让社会制作公司快速成长壮大,还有赖于纪录片行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培育。

  本报记者 李 蕾 本报通讯员 李 宁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