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60后经典化80后成商业控 文坛"中间代"能否崛起

2012年03月12日 10:32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师文静 实习生 刘佳

  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中间代”文学突围研讨会提出了“作家的中间代”这一新概念,并推出冯唐、慕容雪村、路内、曹寇、阿乙、苗炜等一批出生在1968-1978年间的文坛“中间代”为代表。“中间代”这一概念真的成立吗?他们在文学性与市场化之间如何定位?“中间代”的鲜明艺术特征和写作主题是什么?“中间代”能成为中国文坛的主流创作者吗?9日,记者采访了一些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梳理和探讨“中间代”作家的诸多可能。

  现象

  文坛“中间代”开始突围

  不是传统专职作家

  包括余华、苏童、毕飞宇、格非等在内的60后作家被称为文学写作的“思想技术控”,他们的作品大多突破了50后,具备了先锋性,从而被称为新生代作家。而以郭敬明、韩寒为代表的80后作家有市场、有商业价值。唯独60后和80后的中间地带沉寂了多年,而随着冯唐(《北京北京》)、路内(《云中人》)和曹寇(《屋顶长的一棵树》)等“中间代”作家作品的备受关注,他们开始突围。

  记者发现,中间代作家不少是兼职写作者,路内做过广告创意总监,苗炜是《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而阿乙则是刊物编辑。参与此次研讨会的慕容雪村告诉记者,作家的“中间代”跟传统上所谓的70后作家不太一样。“这一群作家有很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职作家,不少人有自己的职业,只是把写作当成一种最大的乐趣,或者最大爱好。当然也有人说写作就是他的生命。”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书文称,他也注意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一批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山东文坛也有相似的状况。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也涌现出了范玮、东紫、瓦当等一批处在“中间代”的作家。“现在,应该到了这批作家写出自己作品的时代了,以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来看,他们都是文坛的老手了。应该说,这批作家崭露头角在先,贴上‘中间代’的标签在后。这符合作家成长的规律。”

  代表作家

  从未定位当畅销作家

  创作忠实于个体经验

  既然60后作家追求作品的经典性,80后作家看重作品的商业前景,那么“中间代”是偏向文学还是市场?

  以《少男巴比伦》而受关注的作家路内称,如果写作以赚取巨额利润为目的的话是有风险的,最大风险是时间和声誉。“若开始写作就定位于畅销书作家,恐怕这辈子要翻身都难。我在写作上给自己留了一道底线,就是不要太看重功利的东西,以免一不小心滑到另外一扇门里去。并不是那个门不好,但是我不想。”

  写作风格上,“中间代”则特征明显。路内称,“中间代”这个年龄的作家写一个农民工就是一个农民工,写一个大学生就只是大学生,社会多元化使得各个层面的人互不理解。“但是文学创作难说专注于哪个领域更好,哪个领域更坏。所以,如果野心不是那么大的话,我觉得中间代作家应该先把自己经验之内的东西写好,忠实于自己的体验。”

  对于作家的以上反应,孙书文称,80后的写作侧重穿越、玄幻等类型文学,而像莫言等50后、60后作家的经历中,“文革”、知青、计划生育等社会大事件太多,创作一个典型人物基本可以概括一代的命运,他们在写作上则喜欢追逐理想和浪漫。“‘中间代’作家可以说是听广播长大的一代人,听觉侧重内心,他们习惯在思考中做事情,所以写作上更注重个人体验。”

  评论家

  50后、60后太沉重

  80后、90后太轻浮

  孙书文分析称,凡是文坛出现新概念、新流派,或与文学评论家对当下文坛的不满有关系。“当下占据文坛主流地位的50后、60后的作品太过沉重,而且与当下现实社会脱节太多;80后、90后的写作又似乎太轻浮,质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评论家注意到了‘中间代’作家,把他们发掘出来。评论家欲将‘中间代’树成一个标杆,他们就成了文学评论家新的评论载体。”

  “‘中间代’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有其合理性。文坛之所以要给作家分类贴标签,说明我们当下文学的创作非常丰富,门类齐全。各种类型的作品太多,贴标签说明评论家想要把握住它们。”但是,孙书文认为,作家本身的特质是创造性,先天性地给他们贴一个标签,是一厢情愿的做法。“我想,‘中间代’这个概念很难有约束,或者难概括这批作家。这批作家到底能走多远?‘中间代’这个名号能用多久?很难说。像我们之前经常提到后现代主义文学,多年过去了,后现代主义自身则包含悖论。”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