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东倡导编剧深入基层:我在银幕上要替工人说话
“我在银幕上要替工人说话”
——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倡导编剧深入基层
张楠
现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并已成为中国电影编剧领军人物的王兴东坦承,编剧是电影创作中最辛苦的行当,也是电影生产中最需要勇气和创新意识的人,但同时,这个幕后劳作的苦差,往往在影片出名时,多被媒体和观众淡忘,加之收入不多,使有些编剧总想在创作上走捷径。王兴东说他知道创作是复杂的智力劳动,但毅力有时比智力更重要,如同向荒原要油,就得有王铁人精神,就得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勇气,才能为电影产业提供文学能源。这是他在大庆深入生活带给他最重要的启示,即“只换钻头,不换井位,一钻到底,最硬的地壳也能钻出滚滚原油来。”
说到深入生活的创作传统,王兴东回忆,他学习编剧的第一课就是师承《创业》编剧张天民,到大庆油田深入生活4个多月,火热的油田生活,让他开始认识到“生活永远比戏剧精彩”。从此,他写剧本一直坚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从不嚼别人嚼过的馍,不去复制别人的创意,盯住他心中喜爱的人物,跟踪百姓赞美的形象,接近人物,理解人物,创造人物。他说,自主创新体现在电影中,就是看编剧有没有鲜活的细节和独特的构思。
为写《蒋筑英》剧本,王兴东在长春光机所历时1年,调查了60多人,写了20多万字的笔记;写《法官妈妈》同北京海淀法院尚秀云法官一同到少年犯管教所参加少年犯帮教活动,走访少年犯家庭;写《良心》这部表现见义勇为的朝鲜族女英雄崔福顺的故事,他从新疆到重返曾经当兵的延边地区,感受朝鲜民族的风土民情。《良心》在上海放映时,影院提出“看《良心》电影凭良心付钱,影片不感人可以不付钱。”该影片仅在上海就卖了409万元票房,全国票房收入4000多万元。此外,王兴东写《明天回答你》更是一头扎入大连机车厂;写《鸽子迷的奇遇》,甚至专门去抚顺市第二毛纺厂采访收养弃婴的男工;写《生死牛玉儒》和下岗职工多次谈心……
这种创作态度,王兴东用自己的想法解释,“我是工人的儿子,我在银幕上要替工人说话,要替劳动者代言。从我学习电影编剧那天,就牢记夏衍先生的教导,提起笔来写剧本,首先要想到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写他们我绝不会折断深入生活的吸管。”
成为知名编剧,王兴东仍不忘扶植传播“深入生活”的创作理念。由他担任编剧的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为此,王兴东获得华表奖最佳编剧奖和金鸡奖最佳编剧,演员刘佩奇和宋春丽也因此剧本而获大奖,北京市政府还奖励了剧组20万元。王兴东提议用奖金创立一个“源泉奖”,奖励生活原型人物,以保持电影创作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纽带,得到大家的赞成。此外,王兴东还把《离开雷锋的日子》华表奖最佳编剧奖的一万元奖金捐献给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