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梁晓声称“郁闷”已经过气 不能原谅女人不善良

2012年03月13日 16:05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从《今夜有暴风雪》到《年轮》,梁晓声是上世纪80年代前期中国文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并没想到,新作《郁闷的中国人》开启了国人新一轮对“幸福”“郁闷”的解读。“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像极了一张单薄的纸张:心灵之扁平状呈现于脸,而满脸写得只不过一种表情——失我之郁闷。人们郁闷于这个时代,可又不得不郁闷地适应本时代五花八门的规则。”梁晓声对中国人的郁闷这样描述。两会期间,梁晓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郁闷的中国人”。

  记者 张晓媛

  只想自己的书

  让读者口口相传

  和梁晓声约定的采访时间是晚上7点30,因为他参加两会,会议结束草草吃过晚饭赶回房间已经是7点以后了。可直到晚上9点才联系上:“有联欢会,我本来是要早点离开的,又被叫下去,刚回来。”

  连续数日,梁晓声被记者包围。“有谈书的,有谈两会的,采访只能在休息时间。明天中午、晚上都有安排,一直到闭幕。密集的宣传新书不是时候,我只想我的书静静的放在书店就好,让读者口口相传。”

  “你必须明白这一点,我不是演员,不是明星,不需要媒体来捧我。我没有做演员的寂寞感,也不会像他们那样担心自己被忘却。忘却就忘却,有什么呢?我从来没有想使得自己怎样怎样,一个人也可以‘不怎样’,过平凡的生活。”更尖锐的是他在两会的发言。“今天的发言关于腐败问题、特权问题,我不怕给自己带来麻烦。我的措辞是‘要和腐败决一死战,这关乎国家命运’。”

  风闻梁晓声对一般人不发火,有时在大场合对官员发火,是因为那样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当我问及为何最近媒体关于他的报道中,几乎必提他讨论“韩寒代笔门”时,他语气变得严苛。“我不上网看不到新闻,为什么一定要问我那样的事?我说那么多国家大事不写,提到韩寒就放大了,太可笑了。”“所以您会对采访有抗拒?”我问。“我不需要采访,对事情有看法用文章写出来就是。国家有那么多现实的问题。我们的媒体是怎么了?” 可能感觉刚才的言辞过于激烈,他顿了顿说:“我跟你讲吧,亲爱的同志,我更多时候是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我已经两次从联欢会逃回来,坐那里非常不适应,我也不习惯于和别人交流各式各样的话题。这些一概不进入我的视野,我喜欢和三两个朋友,就着一杯茶静静地谈一个上午。”

  提到家乡山东荣成,他变得温和又兴奋。“通过《山东商报》向山东老家的父老乡亲汇报一个事情。”他认真地说,“等一下,我把发言的原稿拿来给你念啊。”

  1:新书

  “郁闷的中国人”成为一个话题,我一点都没想到。

  山东商报:白岩松的一本《幸福了吗》引发了国民对幸福的讨论,您这本书的书名也很吸引眼球。“郁闷”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谈论的话题。书名是您自己的主意?

  梁晓声:“郁闷的中国人”成为一个话题,我一点都没想到。我有点懒惰,这是随意起的一个名字,就是顺口一说,没挖空心思来想。而且,“郁闷”两个字新鲜吗?我从别人那里听到有六七年了,在网络上,已经是过气的词了。

  山东商报:此前您出版《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时,似乎关注度没这么高。

  梁晓声:那本书刚一出来的时候,还可以,大家关注的比较多。其实每一本书都在宣传,但是我是有遏制宣传的冲动。因为宣传有时要我配合,有时候我不愿意配合。我觉得没必要,就喜欢我的书静静的在书架上,在书店里,关心我在写什么的人自然就会找到。至于卖多少册和我没关系,我不是卖书,我只是记录了自己的思想而已。

  在《郁闷的中国人》的宣传上比较例外,我一反常态的配合了宣传,原因是这书的责编是个80后。这是他的第一本书,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已经出了很多书,这感觉早已没有。而且这本书的出版也不是一帆风顺。

  山东商报:书里的很多话题都极具看点,比如《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文化的报应》等。

  梁晓声:这书不是心灵鸡汤类的,不是让人读了释然,像喝了营养汤。最初也不是为此目的而写的,我在一次次谈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这些问题,这些文章相当一部分是在会议上作为参政建言的,语气不是和大众在说这个事情。

  山东商报:我尤其关注您在《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里提到的:“这乃是中国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界、思想界,包括某些精英在内的思想界的一种势利眼病。”现在到处都在讲“成功”,似乎有豪宅好车就是“成功”,不“成功”就是人生的失败。

  梁晓声:这种文化导向太可怕了。我这一代人都是呼唤改革的,推动改革是为了一切变得好起来。经过三十年的检验,我们必须承认好的变化。但是,问题也很多。比如文化价值观一下掉进了商业文化的泥沼。报纸、电视节目,有一个时期砍掉了读书栏目。

  有一句话叫“抓住机遇”,本来是对决策者来说的,后来影响到民间,连孩子从小都接受“人生要抓住机遇”,变成了不抓住机遇人生就无望。这话本身带有孤注一掷,赌一把,搏一次的意味,需要人眼观六路、耳聪目明,举目四望。心理上分析,意思是世界上留下的好东西已经很少了,如果再不抓住就什么都没了。我们明明物质丰富了、增长了,如果分配解决的好,人们就不会这样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文化最重要的一点之一,是要反复强调和证明普通人生活的价值,如果人类否定了这个价值,人类的全部文化就坍塌了。普通人的人生是羞耻的生活的话,那人类还怎么进步?

  2:人性

  “不能原谅不善良的女人和虚伪、贪婪的男人。”

  山东商报:您还谈论了一些男人和女人的话题,对女性似乎更为宽容。那还有什么女性品质是您不能原谅的?

  梁晓声:一个女人不善良的话,就不能原谅。我认为漠然的女性也不少。

  山东商报:可漠然加上不善良的男性更多。

  梁晓声:你说得对。但是要知道,男性身上更有丛林法则。女性身上有天生的母性这一面,为女性的存在意义注入柔风。

  男性,最不能原谅的是贪婪和虚伪。虚伪有时候会导致出卖。如果一个人信奉了这世界就应该是这样的,就不要和这种人来讨论。我信仰的还是真善美,只有和这样的人一起来讨论——文化怎么对社会和时代好一点。

  山东商报:不看关于自己的报道,是因为之前被断章取义伤到了吗?赞扬的看吗?

  梁晓声:我是经不住那么夸的人,当你知道被夸成那样时候,自己觉得可笑了,别人看你也会觉得都可笑。如果标题是断章取义的,就更不看了。

  山东商报:有没有人说过,您活得也许太实在,太真实了。

  梁晓声:我是一个心理没有那么多秘密的人,活得反而轻松。心底坦荡。

  山东商报:这种直言的性格,有人说过,在当今时代,显得“傻”吗?

  梁晓声:我没太有这样的感觉,或者说我一向几乎没有这样的感觉。我是一个成长不乏友情的人,不乏很真诚的友情的人。甚至是,在我身边都有朋友愿意为我做出牺牲。当然不是牺牲生命,只是说如果有一天我非常落魄,他们能为我做什么,一定尽力做。我在任何一个单位工作、生活、学习,走的时候大家都依依不舍,都觉得很好。我知道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存在,没别的办法,只是自己对他人好。我是有一种稳定的价值观的。

  3:使命

  青年人“一无所有”,别把推动社会的使命全加在他们身上

  山东商报:您曾说:“我是有两个家乡的人,哈尔滨是我的家乡,山东荣成也是我的家乡。山东是家族生根的地方。我是这棵树上一枚飘落在东北的种子。”这次两会上,有关于山东的建言吗?

  梁晓声:通过《山东商报》向山东老家的父老乡亲汇报一下。关于中国之文艺品质,最要谈电影,据我所知,山东省打算举办中国当代题材电影年展之类的活动,如果举办的成功,将定期打造中国当代题材电影节。还要像投资图书馆一样,建成几处专门放映优秀的当代题材电影的公益性影院,以为中国保存当代题材的电影种子。一个国家的电影中如果十分缺少优秀的当代题材,说起来肯定是丢人的事。在我们增加了进口电影的数量以后,首先受到冲击的本来就是优秀的中国当代题材电影,有这样的电影能更有情怀的体现中国之人间烟火,代表的中国电影品质才更光彩,甚至才更会被外国刮目相看。这不仅是电影本身的问题,现实题材电影的缺失,也会使得别国仍会以为中国处于禁锢状态,而这绝对不利于中国的形象。这一提案得到三十多个高级别委员的支持,我会进一步追踪。

  山东商报:作为一位曾经在文坛引领风潮,而今步入老年的作家,对社会关注的视角有何转变?

  梁晓声:这转变我曾经写过。第一我们的社会依然需要推动,继续向着我们理想中的那个方向去进步。第二是谁来推动它?我们中国习惯于依靠青年,这是五四给我们的一种国家记忆。还是让我们中老年人来做吧,我们生活毕竟稳定了,有些青年还什么都没有,就像崔健唱的“一无所有”。正因为“一无所有”就别把这么沉重的使命加在他们身上。但是我也在想,青年们也不应该就完全放弃,青年很快会变成中年,至少有一部分也会加入到对时代和社会有责任的序列中去。

  山东商报:对于没爹可拼的“普通人”,如何鼓励自己奋斗?

  梁晓声:我这样鼓励自己——看一下历史,你会知道,多少人在青年就什么都有的?我也是一无所有过来的,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也要负责弟弟妹妹的家庭,生活负担也很重。想想林徽因、梁思成这些人在西南联大时在什么情况下教书?

  山东商报:那青年人要做什么?

  梁晓声:我不能作为青年人的导师,青年是各式各样的。目前做国内的媒体想做好的话限制可能多一点,也依然有人做得很出色。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