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西法效应”想到雷锋
从“路西法效应”想到雷锋
陈歆耕
路西法曾是希腊神话中上帝最宠爱的天使。他不满于在“天堂为奴”,带领一群堕落天使下地狱为王。在地狱里路西法变成一个贪婪的“魔鬼”,他要以毁坏上帝最爱的杰作——人类——来报复上帝……路西法成为希腊神话中“贪欲”、“损人利己”的象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浦·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里,进行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模拟监狱的心理实验,他在《路西法效应》一书中,记录了整个实验的详细过程: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他让一些普通的大学生分成两批,一批扮演狱卒,一批扮演囚犯。而管理这座“模拟监狱”的是心理学家而非警察。短短一周,大学生“扮演者”的人格、心理均发生了惊人的异变:那些狱卒扮演者变得趾高气扬、目空一切,通过残酷虐待被监管者而获得快感;而那些囚犯扮演者则呈现出极度抑郁、自卑、绝望……的病态征象。
菲利浦·津巴多通过实验发现了“情境”对人性异变所产生的无法抗拒的“效应”,他称此为“路西法效应”。他用他的实验理论,找到了美军士兵对伊拉克阿布格来布监狱犯人,实施残酷虐待的黑暗人性的原因;对发生在卢旺达的骇人听闻的群体性强暴事件,作出了心理学解读……
他以他的著名心理实验为依据,提出了改变社会“情境”以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若干对策,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颂扬人性的尊严、善良来对抗邪恶,通过赞颂真正的英雄行为来对抗有害“情境”对人的侵害。因为“英雄式行为主要的焦点是人性的善良面……因为他们是强而有力的提醒,提醒人们有能力对付邪恶势力,提醒人们不要对诱惑让步,提醒人们超越自己的平庸性……”
由“路西法效应”我联想到已去世50年的雷锋,他用那些助人为乐的“凡人小事”,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中的善良品质,温暖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在这个道德风气普遍滑坡、犯罪率大幅上升、价值观混乱、损人利己乃至损人也不利己恶性事件频发的年代,尤其需要通过赞颂本民族的“凡人英雄”,促使一种正面力量的生长和光大。
作家黄亚洲通过话剧和小说等艺术手段,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可敬可亲、有血有肉的雷锋形象,这样一种努力应该得到嘉许,他创作的成果即使还不够成熟,但也是一件极有社会意义的事。在某些特殊的年代,由于“典型宣传”中过度渲染、人为拔高,使得雷锋成为罩着炫目光环的“高大全”式的人物,反而在今天一些人心中产生了“逆反心理”。通过作家的笔,我希望看到一位年轻鲜活、具有爱心同情心、乐于助人,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充满憧憬的朴素本真的“凡人英雄”雷锋,走进当下“情境”,成为更多人追随、效仿、崇敬的精神雕像。
想想看,雷锋牺牲时年仅22岁。如果活在当下,不就是一个“90后”的孩子吗?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加强正面力量的引导与完善法制建设,是扭转社会风气的两只轮子,都不可或缺!
专题:寻访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