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麦当劳"田园广告"招骂 如何让广告走出恶俗竞争

2012年03月15日 13:5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新媒体时代倒逼着商家必须重视每一个消费者的看法,不能再自说自话,甚至一手遮天。大家对广告讨论得越多、争议得越频,表明社会越是进步。

  ●今天的商家必须意识到,比知名度更重要的,是美誉度。真正的市场不在店里,不在广告里,而在消费者心里。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宾:张殿元(复旦大学广告学系副教授)

  解放观点:快餐巨头麦当劳一直因牛肉质量、反式脂肪酸等问题备受指责,于是他们近期在全球发布了几款 “田园广告”,说明食物的 “天然”和 “环保”,未料舆论竞相抨击麦当劳自我粉饰。其实近几年来,广告引起的社会事件越来越多,网友们对广告的各种恶搞也是愈演愈烈。您对此怎么看?

  张殿元:过去的恶俗广告是直接引起我们反感,而这次麦当劳的广告本身无可挑剔,问题在于它和公众一贯的认知形成反差,于是大家看这个广告觉得很扎眼。

  传播学上有个结论:广告的作用仅仅是强化原有的认知。消费者一旦形成固定成见,想要扭转,传播的力量非常有限,唯有依靠商家一点一滴经营,慢慢改善。大众消费依据的不是事实,而是对品牌的整体感知。比如此前有人在网上疯传,某品牌的鸡一只就有好几双翅膀,场景恐怖。但是有谁亲眼看到吗?没有。可传言就是会影响到一部分人宁可信其有,再加上其他负面报道,叠加起来影响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印象。这些渠道和舆论,企业无法左右,更不可能依赖广告去扭转。比起商家自己花钱做的广告,消费者更信任 “第三方”的信息。

  解放观点:也就是说,依靠广告来占领市场、标榜自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张殿元:是的。今天的大众传媒和过去非常不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一个广告可以救活一个企业。比如当年的参桂补酒,没多少人知道,当它做了中国第一个电视广告后,很短时间马上卖到脱销。对于广告人来说,最幸福的年代就是上世纪80年代,只要企业肯花钱做广告,就能产生效果。而到了90年代,企业花大价钱,铺天盖地做大广告,才能产生效果。到了21世纪,广告做得再大,也未必有效果。广告决定生死的年代,在上世纪就过去了。

  这其实是好事。广告决定一切,企业就可以完全主导,它说什么大家就信什么,出了问题也没有反馈渠道。然而今天,微博、天涯、高校BBS等等那么多平台,网友们交流沟通,一起凝聚某种共识,即使商家雇佣 “水军”,也杯水车薪。涉及大众利益和健康的话题,参与人成千上万,那就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舆论走向负面。

  所以,新媒体时代倒逼着商家必须重视每一个消费者的看法,不能再自说自话,甚至一手遮天。大家对广告讨论得越多、争议得越频,表明社会越是进步。

  解放观点:我们的广告还处在 “恶俗竞争” “名人效应”的初级阶段,究竟该如何评判广告的社会影响?又如何界定 “夸张”和“虚假”之间的界限?

  张殿元:恶俗竞争,和我们商品所处的生命周期有关。我们的产品大多历史不长,无法和国际品牌相比。国际品牌大多是成熟品,不需要强调功能、打知名度,比如可口可乐,做的是观念广告。而国内品牌客户往往强调广告必须30秒内、三次以上提到品牌名才能通过;广告语雷人无所谓,一定要好记等等规则。美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告水平和我们今天差不多,这一切都依赖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广告允许适度夸张,但真实性更是广告生命所在,界限怎么把握呢?比如鲁迅谈到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 “广州雪花大如席”就是虚假。

  当然,有时候也没那么容易把握。 《广告法》刚刚颁布时,上海曾经做了很多自查工作。当时争议很大的香皂广告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就被人提出属于虚假广告,但最后大多数人并不认可。有时候中西文化不同,对广告的认知也有差异。法国曾经有一个项链广告,夸它会带来好运。未料一位老太太买好项链出门就发生车祸,她回头就告了这个广告,最后胜诉。同样的事件在中国不会发生,比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广告,大家都理解为一种祝福,不会想到告状。

  解放观点:虽然舆论对不良广告批评之声未曾间断,但有时候越臭名气越大,广告的效应反而达到了,由此导致某些电视购物模式和恶俗广告屡禁不止。您有何良策?

  张殿元:当年美国广告也是乱象丛生,广告大师奥格威的姐姐实在看不下去,就对弟弟建议撤销这些广告,奥格威的回答是:广告只能改变,不能取消。因为广告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人和不符实际的产品。很多电视购物广告被人质疑,是因为有相当多的受害者,发现产品与广告严重不符。但是这种广告方式在我国港台地区已是成熟的模式,有问题的是产品,不是广告。

  我们正处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有些商家奉行不择手段,只要一夜成名,不惜去触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但今天的大众并非牵线木偶,他们有自己的见解,网络更加快了传播的广度,以及解读信息的深度。今天的商家必须意识到,比知名度更重要的,是美誉度。真正的市场不在店里,不在广告里,而在消费者心里。

  解放观点:曾经有一个剃须刀的广告,让小女孩说成年人的话,引来一群人痛骂。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广告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各种雷人雷语层出不穷,背后都是对人们生活状态的映射。广告在现代化中扮演的角色究竟是什么?

  张殿元:广告反复播出,放大人的本性。现在虽然广告的影响力早已不复往昔,但就算谎言重复一千遍,也可能成为真理,何况广告?当它日日宣讲,人们接受的就不只是产品,还有广告包含的审美和价值观。这正是广告可怕的地方。今天大家对广告有如此多的批评,正是因为大家开始认识到,广告没那么简单。比如广告对孩子的影响,当孩子在课堂上用 “更干、更爽、更安心”来造句时,老师只能无语。当有些企业用奖励铅笔、橡皮的办法,让小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唱广告歌,实行软性的 “洗脑”教育时,无语的就不仅仅是老师,而是整个社会。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认为,所有广告都不道德。广告的方式,违背了美好的人性和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国外有些极端学者甚至说广告是反人类的。广告最本质的意义,其实就是操纵人心,就是要在消费者心中,给品牌找到一个合适的位子,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控制人的心智。因此法兰克福学派曾经指责美国并不自由,同样摆脱不了操纵和控制,只不过用了更高明的控制手法,广告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这些学者都没有预判到的是,今天广告的主导权和可信度被削弱了,大众能够在传播链条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从其他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甚至可以反过来质疑广告。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去的担心似乎略显多余。但这些智者的提醒,仍然值得当代人聆听。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