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人民文学》刊登科幻小说:难兄难弟互相取暖
■事件:时隔30年科幻文学重登《人民文学》
■读家:刘少华
■观点:一个属于小众的科幻文学,一本属于小众的《人民文学》杂志,这次联姻充其量是一对难兄难弟在互相取暖而已。
刚刚出版的2012年第三期《人民文学》杂志以专题形式刊登了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四篇小说。这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第一次在主流文学刊物上刊登,也是时隔30年,主流文学界再次把目光对准科幻作家。
科幻小说上了主流文学杂志,这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味道。对于科幻作家刘慈欣而言,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因为与那些主流作家相比,一个科幻小说作家想上《人民文学》这样的严肃文学杂志并非易事。科幻小说尽管也是小说,可更有点像是旁门左派,不如人家那些社会、历史小说出身名门正派。
1978年《人民文学》刊登的《珊瑚岛上的死光》风靡一时,促成了科幻文学的一次小繁荣。但30年后的这次关注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这还真的不好说。对于日益追求市场化的《人民文学》而言,能把目光投向非主流的科幻文学,与其说是关注,不如说是在追求尿点。
科幻文学与《人民文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彗星撞地球,还是流星一颗?其实在笔者看来,科幻文学与《人民文学》也只是一次邂逅而已。过去一本《人民文学》可以说人人争相传阅,一个作家上了《人民文学》也能一鸣惊人。可是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的《人民文学》尽管发行量在纯文学类期刊中数一数二,但毕竟已是小众的刊物,只属于那些纯文学爱好者。至于那些购买《人民文学》的读者是否喜欢科幻文学,喜欢科幻文学的人是否会看《人民文学》,那还真得两说。另一方面,科幻小说尽管有一定的读者群,但在玄幻、魔幻、穿越小说风行的今天,科幻小说也只是陪衬而已。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算得上不错的作品,可销量也只有40多万册。与郭敬明的小说《幻城》相比,也只有一个零头而已。
能登上《人民文学》杂志,这是一种荣誉,更是对刘慈欣作品的肯定。但30多年来,除了童周正,也就只有一个刘慈欣而已。我们期望一本文学杂志的关注能迎来科幻文学的春天,这个想法是不是有些太过天真?传统文学萎靡不振,《人民文学》逆境中艰难生存,这样的状况之下,关注科幻小说也只能是关注而已。
一个刘慈欣上了《人民文学》,这又算得上什么呢?科幻文学应该是基于科学的文学,但我们目前的科幻文学的科学性又有多少呢?刘慈欣被称为目前科幻文学第一人,其《三体》系列的确很有想象力,但文学性却不是很强。正如科幻作家韩松2011年11月在第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论坛上所言,“十年前站在台上的是我们这几个人,十年后还是我们这几个人。”一个属于小众的科幻文学,一本属于小众的《人民文学》杂志,这次联姻充其量是一对难兄难弟在互相取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