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探解故宫难题:我如履薄冰(7)
![下一页 查看下一页](http://i8.chinanews.com/16/right1.gif)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png)
解说7:600年历史的紫禁城在中国独一无二,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1949年故宫的参观人数是100万,到2011年突破1400万,目前故宫拥有文物数量超过百万,典籍50余万册,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61年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发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但是除了眼前,故宫更大的变化在于未来。目前,故宫的开放区域已经从大修前的30%提高到45%以上。全部规划完成后开放区与非开放区的比例约为8:2,开放区包括开放展示和游客服务,未来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的面积大约占全部面积的76%。
白岩松:但是现在的开放面积只有不到50%。您的2020年的目标是到60%,将来的远景目标70%多。可能普通的游客会说开放那么难吗?都在这儿,开了不就完了吗?
单霁翔: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过去故宫还有很多外单位所占用,这些年外单位逐渐地撤离,并且我们的空间开始增加。但是有一个修缮的过程,要把有些清末以来一直没有修缮的空间,要给它健康地,能够可持续地对外开放,比如今天已经修缮,基本快竣工的像慈宁花园、慈宁宫,这样就具备了下一步对外开放的条件。但是我也想说明的一点,故宫还会有相当多的古建筑群,可能今后也不能对外开放。
白岩松:比如说。
单霁翔:比如像雨花阁、倦勤斋、三希堂。
白岩松:大家会问为什么。
单霁翔:因为太狭小,比如三希堂很有名,有很多的电视连续剧,有很多文学作品也都介绍三希堂。但是三希堂实际上要到那个空间一看,大家会大吃一惊的,它有多大呢?只有8平米。大家知道,一个8平米,现在比我们家里面的一个居室甚至还要小一点。进去7、8个人已经满了,如果几十个人拥到那里,会使文物受到很大的伤害,不可持续。怎么办呢?我们想有一种向公众展示的一些方法,比如我们正在策划准备的,近期能够逐渐地实现,就是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博物馆,把三希堂、倦勤斋、雨花阁这样的经过高清晰的数字制作弄成震撼人心的一种文化作品,人们可以自己操作,去浏览这些古建筑群,这些室内空间的任何一个细部,甚至比到现场看可能还要真切,可能还要随意。当然不是很多的,不可能对外开放的场所展现给来参观的观众们。
>相关新闻:
>文化新闻精选: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