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李岚清致力于艺术创作 提出“大众篆刻”理念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2日 17:12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寄情墨海 游心印外

  ——专家学者研讨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

  记者 秦 雯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魅力隽永。3月17日,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篆刻、书法、素描,诗书画印合一的独特艺术形式,为传统艺术带来了清新气息,引发了专家学者对李岚清艺术创作的特点和文化意义的深层思考——

  壹 心在印外 形存石中

  本次艺术展共展出李岚清近年来潜心创作的篆刻精品456件,创作主题十分丰富,既反映了我们国家走上改革开放新途、历经探索的艰辛历程,也颂咏了社会的沧桑巨变和祖国的壮丽河山;既有作者于细微处观察和感受生活情趣的作品,也有作者热爱和赞美民族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作品……10年来,一位年过8旬的老者用一支笔、一把刀,在方寸之间“以石言美、以石言志、以石言情、以石言趣、以石言事”。

  在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纷纷发言,认为李岚清的篆刻作品题材丰富,视野开阔,宜古宜今、宜中宜外,融理想价值、生活趣象于方寸之间,虚实相生,活泼灵动,其内容贴近现实,包罗万象,富于哲理和情趣。

  中国篆刻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之际就已奠立形制,在实用中兼有审美。发展到明清之际,随着文人艺术家的参与,篆刻趋于情感与个性的表达,既与诗、书、画合为一体,也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形式。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李岚清在拓展篆刻内容的同时,十分重视篆刻形式语言的探索,从治印观念、篆刻内容、技法到表现形式都有新意,使文字在方寸之间成为鲜活的生命形象,开辟了篆刻艺术的新天地。

  本次展览展出了93方漆器印章,首次采用木质印材并经过漆器装饰加工,将两种艺术门类不同却都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艺术形式共冶一炉,为篆刻印材的拓展和传统艺术的普及推广做出了创新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

  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清说,治印者须通古文字、篆刻学,知白守黑。李岚清作品中“祖国万岁”、“中国印”、“仁”等刀闲道正,有汉之高古重拙;“人民教育”、“自强不息”、“德智体美”等,刀法干净利落,刚柔并进,布白亦然,有秦之风骨,巧而妙。其创意之作“山城璀璨”用白文注入行楷笔意,“游心印外”,敢于尝试,以生为熟,不违于理,可赏于形之外。精于竹刻艺术的广西书法家林建勋认为,李岚清的篆刻作品,布局庄严沉实、疏密有致,方寸之间,朴茂浑穆、平实而不呆板,保持一种拙朴、清刚之气,坚守传统之经典,源远流清,匠心独运,一派生机。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李建平认为,李岚清的作品不仅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熔铸中华文明理念,如篆刻并传播“和为贵”、“和谐社会”、“仁”等中华文化思想,也汇聚了大量西方文化内容。小小一枚印章,成为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传播人类不同文化的载体。

  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江吟认为,篆刻艺术展全面展示了李岚清深厚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积淀,更彰显了他潜研深致、身体力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他说:“金石篆刻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李岚清的篆刻实践,通过活泼的篆刻语言,令古老的篆刻艺术焕发出新的面貌,推动了社会各界对这门艺术的关注。”

  贰 字为意生 境由心造

  在“我为大师画素描”展区,展示了125幅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素描作品。李岚清萌生为大师画素描的想法缘于一个朴实而坚定的信念:这些大师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人物,希望通过对这些大师素描,让世人铭记他们,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在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闭理书教授看来,李岚清的素描人物头像比例、结构准确,画面简洁而不单调,笔法娴熟自然;人物神形兼备,很有大家手笔和专业大师水准。尤其是“素描启功”作品,把启功那种谦和、幽默的一代学者风趣和神情表现得惟妙惟肖。

  广西美协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雷务武认为,李岚清在为大师们画肖像的时候采用了西方素描表现技法,而且以写实的造型理念塑造人物肖像,这种以综合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和西方传统绘画经典融合在一起的画面构架,确实有一种新的意味,给观者一种别开生面、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

  展览还展出了李岚清的书法原作45件,其中既有书写古代诗词名篇的作品,也有以格言、感受、记事为内容的作品。

  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韦克义说,从李岚清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重视传统,却不是简单的临习,而是不拘古、勤思考、善创新。他的书法风格出自心情、法体凝源韵致,清秀隽美,显示出睿智从容的心志,观之令人感受到儒雅的文心墨韵。

  叁 方寸之间 气象万千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但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汉字书写却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危机,很多青少年不但不会写毛笔字,连硬笔字也不会写了,很多人更是提笔忘字。为此,李岚清深感忧虑,在艺术展开幕式上,他与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并殷切希望,通过篆刻艺术把汉字文化发扬光大,“让篆刻艺术跟进时代步伐,贴近大众,走向现实生活,雅俗共赏,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这是李岚清从事篆刻创作的根本理念,也是此次展览的宗旨。

  2003年,李岚清从国家领导岗位退休后,重拾旧趣,全力投入艺术创作,致力传统文化的普及和高雅艺术的弘扬。他在多年篆刻创作的实践中,提出了“大众篆刻”这一理念,为推动篆刻艺术从“小众欣赏”走向“大众艺术”身体力行。

  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说,李岚清作为一位优秀传统文化的执著守望者,艺术创新的的勇敢开拓者,文化事业的不倦引领者,他“为了大众的艺术,为了艺术的大众”的创作实践和艺术追求令人敬佩。

  自治区文联主席潘琦对李岚清退休后“健身、健脑、读书、创作”的自我规划8字方针深有感触,他说艺术养身养心,李岚清的艺术实践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我们要借这次举办李岚清艺术展的契机,掀起文艺创作、文艺创新的热潮,推进全区文艺事业的发展。

  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需要传承与发展去实现,需要传播和引领去完成。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余永健认为,李岚清的作品不仅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领悟人生的哲理,更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永不停步的精神和不断创造的快乐。

  广西理论家协会副主席黄祖松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生圆满。为官者与艺术的不解之缘,说明了事业与文化的不解之缘,而李岚清的创作,加深了我们对一个从政者的文化要求的理解。

  专家学者们认为,李岚清始终将“活动”、“创作”和“追求”放在传统文化和时代生活的大背景下进行,在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