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真与外国人有不伦之恋? 专家披露秘史细节(5)
期待李莲英日记
这么多的细节,巴恪思都能准确地说出来,靠胡乱编造,基本不可能。此外,他记载去颐和园路上的状况,也与当时环境能对上,这也说明了一定问题。
本书最让我关注的,是提到他接触过《李莲英日记》,据说有15万字,记录到光绪、慈禧死后。不知道这个日记是否存在,收藏在哪里,如果能找到,将是我们解开许多晚清历史之谜的一把钥匙,我非常期待它的面世,它远比巴恪思的书更有价值。
本书在翻译上似乎存在舛误,譬如译者似乎不太了解清末同性恋具体的行为方式,有的地方显得过于离奇。当然,不能苛责译者,在当时,这是一套异常复杂的“学问”,普通人对此不了解,也是正常的。
为《末代皇帝》提过两个意见
将晚清历史搬上银幕,这我是同意的,但应尽可能真实。当年贝托鲁奇导演的电影《末代皇帝》取得了巨大成功,虽然它在细节上有失实的地方,但它真实地反映了人性。
拍摄这部电影时,因为我是《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作者,李文达先生、溥杰先生同时推荐我参与到顾问小组中,但由于工作原因,无法承担,但提过两个意见。
一是溥仪在火车站割脉自杀,历史上没这回事,是溥杰曾经一度想自杀,但李文达说,电影要求3-3.5分钟必须有一个高潮,删了这个场景,就不好看了。
二是最初剧本中有溥仪在紫禁城里挖地道,打算跑出去,这不可能,润麒先生说,宫外面是护城河,有特殊处理,是所谓“金帮铁底”,根本挖不过去。这个细节似乎后来删掉了。
不赞成拍《太后与我》
我不太赞成将《太后与我》搬上银幕,不仅在于慈禧是个争议人物,限制比较多,此外一些史实还没搞清,现在拍是拍不好的。
相比之下,我倒一直希望把溥杰先生的真实故事搬上银幕,他和日本皇族嵯峨浩之间的爱情充满传奇,周恩来总理曾说,王宝钏等了薛平贵18年,浩也等了溥杰16年。陈凯歌、张艺谋都曾表示过兴趣,大家讨论过不止一次,刘恒还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因种种原因,10年过去了,依然没能实施,是个遗憾。
溥杰先生这个题材好把握一点,《太后与我》要难得多。我们目前的文学很多是儿童文学,上来先分是好人还是坏人,与其这样,不如先破除一些禁忌再来拍。
总之,从内容上分析,《太后与我》中的细节颇有虚构、夸大的成分,在涉及清末的礼仪、规矩等方面,作者知之不多,但他显然非常熟悉晚清宫廷内部的情况,是否与慈禧发生过关系,只能说并非没有可能,该书留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供后人辨析。
陈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