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副中国古代眼镜在河北“眼镜文化展”展出
中新社唐山3月23日电 (白云水 孙溢)中国首届眼镜文化展23日在河北唐山落幕。被誉为“镜痴”的收藏家孙沛文携其所珍藏的千余副古代眼镜珍品,向参观者展示了从元代到现代700年间的中国眼镜文化史。
眼镜史称“叆叇”(音:爱戴),曾是宫廷和达官显贵才能使用的奢侈品。清道光皇帝在《咏镜》中诗曰:“精工传叆叇,能鉴雾里花。”在中国,眼镜的发展经历了原始雏形阶段、手持阶段、链线挂耳阶段、直腿夹持阶段和曲腿挂耳阶段。
孙沛文称,中国的眼镜与西洋眼镜相比较,无论是镜片、镜框还是镜盒以及材料、款式、功能等,都带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及文化价值。在古代戴一副眼镜,就如同今天拥有一辆宝马车一样。
记者在展览上看到,从中国最早出现的手持单片眼镜、手持双片眼镜到,门形梁眼镜、鼻架式梁眼镜、二龙戏珠梁眼镜、五凤楼梁眼镜、元代牛角眼镜、玳瑁眼镜、水晶眼镜、明清时代眼镜、西洋眼镜等,在折射历史变迁的同时,也诉说着眼镜所透露出的故事。
孙沛文说,这次眼镜展览分为中国眼镜发展史、中国眼镜文化、国际眼视光科技发展趋向三部分。展出目的就是让民众对眼镜有所了解,对眼镜历史有所了解,对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有所了解。
中国的眼镜发轫于汉代,始于元代,成熟于明清。本次中国眼镜文化展为期7天,由中国眼镜协会、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唐山明可眼镜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无论是展品的质量还是数量,在中国眼镜历史上都尚属首次,之后将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进行全国巡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