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人民文学》30后再登科幻小说 尚未真正"脱困"

2012年03月26日 10:3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见习记者 许光耀

  今年第三期《人民文学》杂志以特选形式刊发了作家刘慈欣的四篇科幻小说。这是刘慈欣的小说第一次在主流文学刊物上刊登,也是时隔30年后,主流文学界再次把目光对准了科幻作家。三十年前,《人民文学》曾刊登过《珊瑚岛上的死光》并开启新时期文学中的科幻潮流。然而在接下去的几十年里,科幻文学逐渐变得边缘化,并不被主流文学界重视。近期的科幻文学逐渐升温带来一个疑问,这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科幻文学重归繁荣的开始?

  由辉煌走向衰落

  科幻小说在我国有着辉煌的过去。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涌现出大批优秀科幻小说,从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于止的《失踪的哥哥》到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叶永烈的《腐蚀》等,这些带有强烈时代特色的科幻作品,在当时引发了科幻热潮。1978年出版的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创下数百万册的销量,这一纪录在国内科幻文学界至今未被打破。

  但在我国,科幻小说常被视作少儿读物,许多作家甚至把科幻小说写成少儿科普小说,让它们难以被主流文学界重视。这些年来,在网络上,奇幻、玄幻、未来穿越等小说尽管不乏荒诞不经的情节,却比传统科幻小说更受读者欢迎;现实中,我国缺少完善的科幻小说产业链,不仅书店和出版社对科幻小说并不单列,影视业界像好莱坞一样把科幻作品用绚丽的特技搬上荧幕,更是难以实现。这让科幻文学在发展了几十年后依然步履蹒跚。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大本营的 《科幻世界》杂志,从鼎盛时期50万份的发行量,下跌到如今十几万份。

  科幻文学再度升温

  如今,科幻小说逐渐升温:更多的杂志愿意发表科幻小说,更多的出版社愿意出版科幻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当代》杂志社把“《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11年度五佳奖”颁给了《三体3:死神永生》,与之一起获奖的还有王安忆的《天香》、格非的《春尽江南》等主流文学作品。

  著名科幻作家韩松表示,他去年共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发表了9篇短篇小说,“我的作品都发表在 《新世纪周刊》《天南》等销量大的杂志上,以往科幻小说根本不会进入这些杂志编辑的视野。现在,他们开始重视科幻小说”。同时,一群“80后”作家的作品也受到了类似待遇。这让主流文学界意识到,科幻小说不仅仅是给学生看的。

  在主流文学研究领域,科幻小说也被更多地谈论。文学评论家王德威就曾盛赞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而对此次《微纪元》等四部刘慈欣作品以专题形式被《人民文学》刊登,杂志主编李敬泽表示:“科幻是现代想象力的重要方向,许多主流文学家会大量征用科幻资源,主流文学与科幻并不冲突。 ”他认为,刘慈欣绚烂、原创性强的想象力,已经满足了文学标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还未真正“脱困”

  不过,中国科幻文学还未真正“脱困”。刘慈欣坦言,《人民文学》此次能刊登他的专题,是抱了一种很宽容的心态。科幻文学要真正“脱困”,既要有好的市场环境,也需要名家名作。目前,国内不少科幻佳作已达世界水平,但由于缺少完善产业链,这些作品影响力依然不大,难以受到其他精品文学一样的待遇。这也导致国内的科幻小说创作队伍小而几乎没有大腕级作家,刘慈欣和王晋康、韩松被认为是国内目前较出名的科幻作家,除此之外便罕有因科幻文学成名的作家。完善产业链,带动作家、作品发展,是科幻文学发展的主要任务。

  随着科幻文学的价值日益凸显,读者欢迎度越来越高,主流文学界也应给予更多重视和帮助。刘慈欣表示:“科幻文学是大众文学,它不适宜走精英化的道路,不能为评论家而写作。因此希望文学界对科幻文学的风格更宽容一些,不要用原有的狭隘的观念去评价它。 ”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