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1925年开放首日:人满为患把栏杆挤断(4)
“拍卖故宫”
1928年6月,北伐军兵临城下,不可一世的张作霖只好坐上火车回他的东北老家了。当然,此时他还不知道这将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旅途。第二天车驶抵皇姑屯,他便被日本人预先布置的炸弹炸死了。
几天后,国民革命军进驻北京,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中国。故宫的同仁们十分欣喜,一方面是动荡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另一方面,曾经在故宫威望很高的易培基先生,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故宫博物院的院长。看来故宫终于要摆脱朝不保夕的窘境,走上正轨了。
李石曾、易培基会同各方人士拟定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和《理事会组织条例》,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正待咨送国民政府公布,国府委员经亨颐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他提出了《废除故宫博物院,分别拍卖,移置故宫物品之提案》。
经亨颐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想法?他的理由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他说,首先“故宫博物院”的名字就不通。以清宫为故宫,原是不错,但是在中文里“故”字有怀念的意味,这“故宫”二字大有禾黍离离之感,是大大的不妥。“故宫”后面再加上“博物院”就更不通了。再说,研究宫中设备,难道说是准备哪个今后再做皇帝吗?另外,对皇帝的东西为什么那么重视?“皇宫不过是天字第一号逆产”,按照他老先生的意思就应该拍卖。拍卖的款项可以建造一所中央博物院,还能支持经济建设,一举两得。此外,他还夹枪带棒地表示:故宫博物院的保管难免有黑幕,听说有制成赝品携去易换真物的,“保管二字,简直变成保完”,恐怕过不了20年,宫中珍品尽成赝品了……
经亨颐在南京的奇谈怪论传到北京,社会一片大哗。吴瀛感叹,故宫博物院乃是北洋政府肘腋下惟一公开有成绩的革命工作,本应得到国民政府支持,现在不但经费无着,反而有人要彻底推翻,真是奇怪。
要说这经亨颐并非无知之人。他出身诗礼之家,早年留学日本,又精于书画。北伐时期曾任中山大学校长、浙江省教育会长,是教育界响当当的人物。他怎么会提出这样荒诞不经的言论?吴瀛和故宫的同仁们怎么也想不通。
经亨颐的高论虽然今天看来不值一哂,但在当时却有很大市场。经历皇室优待、洪宪登基、张勋复辟种种闹剧,“杜绝帝制”的理由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于是,经亨颐的激进言论竟然得到支持。1928年6月27日,国民政府第74次会议讨论决定:《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理事会组织条例》不予公布,咨请中央政治会议“再次复议”。
为创建故宫博物院付出无数心血的人们当然不能坐视功败垂成。他们把故宫创建以来历次化险为夷,以及同仁们付出的努力写成传单,广为散发。
7月9日,1000多名各界人士应邀参观故宫博物院,马衡、沈兼士、吴瀛诸位理事向大家呼吁:“故宫文物为我国数千年历史所遗,万不能与逆产等量齐观!”“万不可废置拍卖!”看到眼前整肃的宫殿、严密的管理和故宫博物院同仁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场来宾不无深深感动。
两个月后,国民党元老张继以古物保管委员会的名义给中央政治会议写了一篇呈文,逐一驳斥了经亨颐的提案。张继言:“故宫已收归国有,已成国产,更何逆产之足言?故宫建筑之宏大,藏品之雄富,世界有数之博物院也。保护故宫,系为世界文化史上尽力,无所谓为清室逆产尽力也。且故宫诸藏物,皆由明清两代,取之于民,今收归国有,设院展览,公开于民众,亦至公也,与拍卖之后,仅供私人之玩弄者,孰公孰私,不待辩而即知矣。”
张继的据理力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一场“拍卖故宫”的风波终于平息下来。《故宫博物院组织法》、《理事会组织条例》终于得以实施。故宫也渡过了草创初期最艰辛的几年,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
至此,故宫博物院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它的命运与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几经沉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2016年故宫的开放面积将由目前的45.79%扩大至76%,而所有的办公室将搬出紫禁城红墙之外。
故宫的故事还在继续讲述……
实习生史闻峰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书目:《故宫尘梦录》、《前生造定故宫缘》、《典守故宫七十年》、《我的前半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