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赵丽宏建议外滩申遗遭质疑:带浓郁殖民色彩不妥

2012年03月28日 15:00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徐英瑾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参事工作年会上,市政府参事、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建议,将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也有人大代表质疑说,外滩带有浓郁的殖民主义色彩,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来申报,恐有不妥。

  无论是赞成一方,还是反对一方,似乎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细节:今日的上海外滩景观,和三十年代的外滩景观相比,已缺少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标性要素——建立于1924年的和平女神像。该像原本建立在外滩右侧,在高大石碑上矗立着铜制的带翼女神,碑座背面刻有“功炳欧西,名留华夏”八个汉字。在当时的外滩,和平女神像的惹眼程度几乎和今日的东方明珠有一拼,相信看到外滩老明信片的朋友都不会忘怀。

  有人或许会质疑说,这个女神像本身就是西方殖民主义的象征,在这里我们为何要对这段陈年旧事念念不忘呢?出此言者,或许并不了解此像为何建,由谁建;为何终被毁,又是被何人所毁。此像之缘起大致如下: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当时的上海租界成立了一个战事纪念委员会,希望在外滩树碑,纪念那些曾在沪工作生活,后又在欧洲阵亡的西方人士。但竖像的运作资金却并非由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单独提供,相反,上海本土士绅也踊跃募捐。在当时的上海人看来,既然中国政府在1917年正式参加了第一次大战,那么作为名正言顺的战胜国国民,我们自然也得为建碑出一份力。据史料记载,1924年2月16日女神像落成之时,万人涌向外滩,从法大马路口到广东路口,途为之塞。

  有人或许还会质疑说,中国参加一战有“打酱油”的嫌疑,跟在西方人后面因人成事,脑袋后面还是留着殖民主义的尾巴。出此言者或许不知道,当时中国向法国派遣14万军事劳工,流血流汗,“战胜国”三个字可不是靠“打酱油”赚来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一场国际战争中获得“战胜国”的名义,一战当属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而且,能以比较少的人员伤亡获得“战胜国”的地位,也体现了以顾维钧为代表的那一批中国外交官的智慧。

  有人或许还会说,这纪念像既然已经被毁了,那就随他去吧。但出此言者或许不知道,毁掉她的恰恰就是如假包换的真殖民主义者。 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进外滩,看到中、英、法、美四国人士合力建造的和平女神,满肚子怨气,于是将其彻底破坏。日本侵略者想做的,无非就是抹掉中国对一战胜利的历史记忆,打掉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让我们的后代永远只记住近代史上中国人被欺侮、被打压的一面。

  由此看来,要真正公正地对待上海的外滩,和平女神像是一段绕不开的历史。那已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铜像——她所承载的,可是一场已被遗忘的胜利。(作者系复旦大学人文学者)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