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级景区门票近半过百 中低收入人群“玩不起”
郝洪
旅游资源多是公共资源,是社会的共同财富,具有很强公益性,理应最大限度地用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旅游旺季将至,各景点门票涨价声又起。据报道,全国130家5A级景区中近一半门票价格过百元,超过一成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
门票岁岁涨,质疑年年有。今次,在众多“门票经济”、“畸形旅游产业”的追问中,有一种声音格外值得认真倾听——有专家指出,高门票实际上是把中低收入者拒之门外,这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
确实,高门票越来越多的将中低收入者阻挡在景区、旅游区之外。100元的门票,一家三口出游,加上餐饮、交通费等支出,中低收入人群还真是“玩不起”。
作为文化消费的一种,旅游正成为社会分层的新标尺。一如教育鸿沟、数字鸿沟,贫富差距正导致社会文化消费分层,让文化休闲走向“奢侈品”。虽然门票在整个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也许不算太大,但因为门票背后的旅游景区多是公共资源,本身具有公益性质,高价门票不仅在经济上给中低收入者更多压力,也在公共产品服务导向上让人滋生不满,进一步加深这道“文化鸿沟”。
这几年,人们感叹大学教育的不公平,这当然有多种因素,但必须承认,生活在大中城市、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确实有更多条件享受从幼儿园到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兴趣班进行“素质教育”,有更多能力于名山大川的游历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当富裕家庭的孩子在卢浮宫里流连忘返时,许多偏僻农村的留守儿童却因无钱支付门票,连家门口的“世界遗产”都无法一睹。
市场经济不可能没有贫富差别,作为政府,既有责任鼓励人们积极创造财富,也有义务让公共资源服务更多的人,以公共资源共享填平社会鸿沟。旅游资源多具公共性,尤其是那些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是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最大限度地用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启迪国民心智,滋养国民心灵,而不仅仅成为促进一地GDP增长的发动机。
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公益性质的强调,并不妨碍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反,门票优惠政策往往能给一地的旅游带来乘法效应,兼顾旅游业的公平与效率。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就是一个经典案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之美面向天下所有人,无关贫富,无论贵贱;低价门票甚至免门票,能够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他们在门票之外的商业消费往往数倍于门票收入。
贫富差异是无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如果说,那些因城乡分割、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等造成的历史鸿沟,需要漫长的时间与努力才能填平,那么,我们现在起码要做到不再人为加大社会裂痕。比如,从降低景区门票,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等细微处做起,努力弥补不平等、积极促成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