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抗战兵工厂深藏磁县“山尖” 刘少奇邓小平参建

2012年03月30日 11:15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参与互动(0)
抗战兵工厂深藏磁县“山尖”刘少奇邓小平参建

  在太行山深处,提及八路军129师兵工厂,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涉县西达兵工厂”,即为外界所知的“晋冀鲁豫军区西达兵工厂”。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其实,在磁县陶泉乡花陀村也有兵工厂遗存,且建立时间在西达之前。因其静默多年,渐被外界遗忘,很多遗存亟待整修。

  “山尖”藏着一个小山村

  29日,记者从邯郸启程花了3个多小时,才辗转来到花陀村,并一路步行登山。该村属磁县最偏远的贫困山村。如今,村里仅住170多人,实际在家人口不足100人,且多是60岁以上,年老体弱多病的老人。村民们生活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山上,外号叫“山尖”。这里山高路陡,信息闭塞。村支书郭志银称,这里是磁县海拔最高、居住人口最少、老龄化最严重、经济条件最差的一个小山村。

  时光回溯到抗日战争时期。据了解,1937年,抗日组织到地势险要的花陀村,发展党员的同时,秘密建立兵工厂。村里老人介绍,兵工厂生产手枪、步枪、子弹、手榴弹、地雷等军火武器,还有军衣、军鞋等后勤物资。

  据老人们回忆,参加兵工厂建设的主要领导有刘少奇、刘伯承、邓小平、田裕民、宗具臣、薄一波等人,兵工厂负责人郭志安(林县人),工程师姓邢。当时约有工人200人,工厂车间占有民房200余间,占到当时民房总数的十分之九。

  兵工厂迁往涉县西达

  “兵工厂设备由刘少奇从河南安阳六和沟煤矿运来,后因战争形势需要,1943年底,兵工厂迁到涉县西达。”郭志银说,为了支持兵工厂生产建设,百姓们都主动到野外的石庵子里和山洞里居住,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村里有牲口的农户经常参加兵工厂的内运和外运工作,和部队建立了浓厚的鱼水之情。兵工厂没有吃水和用水就由花驼村组织的马帮到20里以外的地方去驮水。花陀村的水果收入全部支援了兵工厂的建设,为造枪托村里的核桃树几乎全部伐光。为兵工厂的生存建设,花陀村人民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据老人们回忆,为了兵工厂的安全,村里老党员与日军斗智斗勇,兵工厂设在花陀村7年多时间,始终没遭到敌人的破坏。据有关历史资料显示,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邓小平率129师挺进太行山,磁县西部山区陶泉乡花陀村曾经是敌后根据地,那里有八路军的兵工厂遗址。“但是,有关花陀村兵工厂遗址的资料,多年来没有系统性地统计整理,也没有‘名分’。特别是当年生产征用的民房,不少都已人去屋空,亟待整修。”郭志银说,春节前,他还在一间石头屋下面挖出三枚手榴弹。

  村民建议整修发展旅游

  记者在花陀村里注意到,该村还有当年警戒守卫的数座两层“炮楼”,楼上四面有枪眼,楼下尚存可躲避的地道。用于生产武器的多是石头砌成的民房、庙宇。如今,很多民房都归于个人,但多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甚至坍塌。

  村民们建议有关方面或可做个规划,搞红色旅游,建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此,既保护了抗日遗存又教育了后代,还能给红色旅游增添一道风景。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