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影产业高速发展 别丢掉文学的魂

2012年04月10日 16:3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第三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本推选活动近日在京揭晓,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全国生产的电影中经初选、终选,最终评选出《飞天》、《岁岁清明》、《成成烽火》、《金陵十三钗》、《幸福的向日葵》、《钢的琴》、《信义兄弟》等7部“优秀电影剧本”,张海迪编剧的《我的少女时代》获“特别表彰优秀剧本”荣誉。一年一度的推选活动,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为了推动作为“一剧之本”的电影剧本创作而举办的,在评选过程中折射出电影文学以及影视产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影视创作需要正确的引导

  国产电影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从电影创作生产到下游发行放映,乃至于后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条逐步丰满起来。然而,产业飞速向前发展的同时,创作却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市场繁荣背后观众对大部分作品并不满意的情况。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康健民指出,近些年活跃在电影市场的作品大多是具有商业元素的大片,尤其是武侠类型片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创作者为了迎合市场,纷纷到历史题材中间去寻找素材,反而造成创作的被动,观众对这类影片的期待明显降低,2011年多部武侠题材影片票房走低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种题材被翻过来掉过去地拍,片名如“新××”甚至“新新××”的影视作品一拥而上,这说明中国电影的原创力正在萎缩。康健民进一步分析道:“投资方和发行院线期待的是票房,为了收回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产业上游的创作机构往往处在一种焦虑矛盾中,游走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有时候会出现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而忽视了对现实题材的挖掘和对艺术创作精神的坚守。中国影视剧创作需要正确的引导,这正是我们举办‘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本推选活动的初衷。”

  文学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

  “文学永远是电影创作的基础。当一个扎实厚重的剧本摆在那里的时候,无论后续创作如何,即使在其他方面弱一些,这部电影创作也偏不到哪里去。”康健民指出,从本次推选过程中我们发现,抓不抓文学创作对影片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然而,近些年文学对电影的支撑作用却在逐渐减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能够发表影视文学剧本的杂志仅有《电影文学》和《中国作家》影视版两家。过去各大电影制片厂中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就是文学部,内设文学编辑负责根据厂里作品生产约写剧本,与编剧商量如何创作等工作。然而,现在除了八一电影制片厂还在坚守,其他电影厂文学部尽被撤销。很多影视作品往往是剧本还没成型就匆忙上阵,有的制片机构甚至就请几个策划专家关在宾馆里侃几天大山,就攒出一个剧本。这样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怎么会有生命力呢?“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电影文学力量的缺失造成的。产业不能只顾着向前发展,也要时不时回头等等文学的魂。”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呼吁。

  编剧要用脚丈量用心感悟

  “电影离不开柴米油盐,我们必须洞察社会,贴近现实。”本次获奖作品电影《幸福的向日葵》的编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黄丹直言。他说,非常遗憾的是这几年的国产影片在表现社会民生方面落后于电视剧。比如说房价、婚恋、80后等等热门话题在电视剧里都有所体现,在电影里却鲜有呈现。

  著名编剧王兴东曾说,优秀的影视剧本都是用脚写出来的,说的就是编剧要耐得住寂寞,深入生活,坚守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在康健民看来,本次获奖作品中最能体现这种坚守的深远意义。他举例说,《飞天》创作历时8年,其间经历几任厂领导换届,这部电影剧本最终呈现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情节都仿佛经过锤炼而成。《岁岁清明》的编剧程晓玲在创作她的“乡村三部曲”时,在辽西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翻山越岭,三次骨折。作为一个北方人,她创作南方题材影片《岁岁清明》和《兰亭》的过程中,为了打破自己对那片土地的陌生感,就去学习杭州话和绍兴话,了解当地生活习俗。

  “我们要关注现实,但在题材上却不一定非要拘泥于现实主义,用抽象的、写意的方法也可以表达现实的主题。”黄丹的观点另辟蹊径。他觉得,像科幻片也能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真诚的创作态度。有专家表示,编剧要提供一个窗口,让观众在这里通过灵魂的互动感悟到美好又真实的生活,让他们有所感悟,并从影片出发,更加自尊、自强、自立地生活。

  电影的人文意识正在觉醒

  “我们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但艺术不是生活的机械反映,所以编剧的主观战斗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涉及价值观、人文精神、历史发展、生活解析,以及现代性、当代性和世界进步潮流等等,都应当成为我们从事电影文学工作中的有力支撑。”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许柏林指出,编剧既要外源于生活,还要内源于我们的追求和价值观。这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使电影文学乃至整个电影产业的人文精神得到提升。

  从去年开始,一种令人可喜的趋势正悄然发生着。从《钢的琴》到《观音山》,从《失恋33天》再到最近上映的《桃姐》,一些思想内涵厚重、文学气质浓郁的优秀影片不断涌现,逐渐让一些观众从浮躁的情绪中静下心来,有效地扭转了他们进影院就是为了寻找视听冲击、感官刺激的想法。爱看电影的大学生吴迪的一番话说出了众多电影发烧友的心声:“热闹聒噪的商业大片看多了有点审美疲劳,在这个时候就想看点那种温馨柔软、带点人性温暖的影片,想从中得到一些感动和思考。”

  “在这种转变的关键时刻,更需要文艺工作者担当起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创作出更多具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作品。”康健民强调。(本报记者 李 蕾)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