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的逃亡法则:逃票乘客存活几率大(2)
冰冷数据
在此后的百年中,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从未被人们遗忘。各种充满感染力的故事一直在银幕上演。到今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失事整100年。一个世纪以来,讲述这艘巨型游轮故事的书籍层出不穷,对这艘最著名的沉船,后人有着无尽的叙述热情与多样的解读视角。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我们看到一幅幅充满人性,感人至深的温暖画面:白发苍苍的老船长庄严宣布让妇女儿童首先离船,并平静地与泰坦尼克号一同沉没;一位仁慈而勇敢的牧师冒着生命危险返回正在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动情呼吁:“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一位父亲深情地亲吻小女儿之后将她送上救生艇,星光下绝别亲人的他泪流满面;一对贵族老夫妇在死神来临时紧紧相拥含笑而眠,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动人的场景很多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或是出于善意的艺术创造,以及对死亡本身的艺术化稀释。历史的真实远远没有那么感人,相反却令人感慨叹息,心生寒意。
根据保留下来的乘客记录和一些学者计算,当时“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最低票价30英镑,最高为870英镑) 有乘客319人,200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63% ;二等舱( 最低票价12英镑)有乘客269人,117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43% ;三等舱( 最低票价3英镑) 有乘客699人,172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25%。
三类舱位的幸存率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有两个原因。其一,泰坦尼克号和别的客轮一样,将存放救生艇的区域安排在了头等舱和二等舱附近,以降低富人和中产阶级乘客对航海风险的担心——当时所有的轮船都是这样设计的;其二,下水逃生的安排也保持了这个相同的逻辑,即头等舱、二等舱优先,而不是后来盛传的“妇女儿童优先”。就儿童而言,一、二等舱共有儿童32人,只有1人死亡;三等舱的儿童有75人,死亡55人。毋庸讳言,作为社会等级标志的舱位成了生命的筹码。一、二等舱乘客中的遇难者有很多要么是盲目相信泰坦尼克号是“不沉之船”,要么是在等待家人时错过了逃生的机会,而幸存下来的三等舱乘客,大多数是在跳入水中之后才搭上救生艇。
“作为泰坦尼克号所在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他在轮船失事的时候怯懦地躲上了救生船。”在最新出版的《如何拯救泰坦尼克》一书中,作者弗朗西斯·威尔逊这样概括J. 布鲁斯·伊斯梅一直以来身负的恶名。
1912年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这艘船的所有者,白星航运的运营主管布鲁斯·伊斯梅,在帮助妇女和小孩们登上救生船后,自己也跳进了位于右舷的倒数第三只救生船。这使他随后成为了“世上最受争议的人”。
关于伊斯梅是如何从泰坦尼克号上逃脱的,流传着很多个版本。一些目击者认为他趁第一艘救生艇即将下水时偷偷溜了进去;一些则认为他从人群中挤到艇前,并以开枪相威胁,最终搭上了救生艇的末班车而离开。而伊斯梅自己则称,他坐上救生艇的时候,泰坦尼克号的甲板上已经空无一人了,他对于那上面还有1500人完全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