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城市精神动力机 民间资本助力公共服务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动力机,是地方文化积淀最直观的表现。据统计,全国已有1743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等向社会免费开放。一些私人博物馆如同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珍珠,闪烁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注】博物馆:城市的精神动力机
记者 赵亮
5月1日,巴金故居即将对公众开放。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持免费参观券看到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深夜燃灯、奋笔不息的书房,创作部分《随想录》的太阳间……这座小院见证了一代文学巨匠后半生的生命历程和中国文学的风风雨雨。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动力机,是一个地方文化积淀最直观的表现。据统计,全国已有1743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等向社会免费开放。一些私人博物馆如同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璀璨珍珠,闪烁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私人博物馆凝结了收藏家们毕生的心血,同时也丰富和补充了博物馆群类,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姿添色。
深入发掘整合区域文博资源
地方文化是根植于当地的深层文化,它凝固了一个地方心灵史,是一个地区发展历程当中最鲜明生动的标志。上海徐汇区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挖和整合区内文博优质资源。近几年,区域内的国家、行业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发展很快,目前已增加到20多处。
上海徐家汇南部,有一个曾经的上海重要地标——土山湾。虽然当初只是为了接纳孤儿工作习艺而设立的工场,却无意间为封闭的中国开辟了通往世界的渠道。曾受土山湾绘画影响的一代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直言:“土山湾亦有可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2010年6月12日,第五个国家文化遗产日,通过徐汇区文化局历经一年多的筹建,上海土山湾博物馆开馆。而镇馆之宝——黄杨木雕牌楼,也终于在海外颠沛流离近百年后,于世博会来到上海的时候回到了久违的故土。截至2011年底,上海土山湾博物馆接待社会各界人士66000余人。
在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浩杰看来,“上海都市的发展,需要整体的协调与个性的张扬,保护好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守住文化的根脉、精神的家园。因此,保护近代建筑、延续都市文脉是当务之急。”
民间资本助力公共文化服务
哲人言,“艺术全部的美和伟大,就在于非凡的形式,地方的风格,各种各样的特征和细节。”展现浙东丰富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宁波骨木镶嵌陈列馆——紫林坊艺术馆,是宁波第一家免费开放的民间博物馆,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人数近5万人次。
“从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床,浮雕上的人物像是在和我说话”。来自河南的刘女士在艺术馆镇馆之宝“万木工床”前驻足观赏时,忍不住感叹道。刘女士已经来宁波务工5年了,适逢婶婶60岁的生日,陪伴从未离开老家的婶婶来一次“博物馆一日游”,在她看来是一个非常朴素而有意义的庆贺方式。
行走在极具江南水乡韵味的艺术馆中,由现代风格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紫林坊艺术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明伟向记者介绍,2008年,经过一年多的筹建,投资2200万元,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紫林坊艺术馆落成开馆。在筹建过程中,政府部门在用地、建设费用等方面均给予了补助。“尽管如此,我们每年仍旧要自补近50万元,因为除了日常的开销,展品内容也是需要不断循环更替的。但是,艺术馆以博物馆为平台,通过以骨木镶嵌为主要元素的工艺品设计创作,形成并带动了文化创意经济。”陈明伟说。
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悄然兴起了博物馆建设热潮。自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年接待参观者约200万人次。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各类博物馆共有19座,其中民间博物馆11座。总投资约7亿多元,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
“如今,鄞州区平均每4万人一座博物馆的水平,不仅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平均每5万人一座博物馆的水平。”鄞州区副区长夏素贞自信地说。
鄞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有着博物馆“生长”的历史和人文基础。除了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短时间内形成政府和民间互动的博物馆建设格局。
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认为,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对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扶持与培育,使社会民间力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主体,能够有效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和优质化。
免费开放私人收藏“众乐乐”
在上海市康健街道的玉兰园小区里,有一个仅14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馆——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而这家收藏馆的“馆主”便是77岁的“体育奖章奖杯全国第一人”陈鸿康。曾在上海体育系统从事运动赛事工作的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收藏与体育有关的奖杯、奖牌、纪念币等总计13104件。
自2004年3月18日博物馆正式创办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经接待了200余批参观者。虽然自己三分之一的退休金都用来投入收藏,但陈鸿康却乐在其中,他说:“热爱体育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我希望将体育中所蕴含的精神通过收藏品这种介质传递给大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无独有偶,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商标大痴”左旭初和他的商标博物馆。在这个不足百平方米的普通民居里,却保藏着百年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图解史。“我们家用商标装饰房间,与众不同。”左旭初经常引用女儿的这句话。这位徐汇区工商分局的普通干部在30余年里共收集了1000多件商标史料及实物。在这里,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各式年代悠久的知名商标,如最早的“马利”颜料商标、“自强图”布匹商标、五四运动期间的“无敌”牌牙粉商标等。
在这里,记者不仅看见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我国经官方正式批准使用的第一件注册商标——1890年上海燮昌火柴公司使用的“渭水”牌火柴商标;更吃惊地发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商标法规——由清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来到这里最多的,就是大学研究人员和新闻媒体,”左旭初说,所有前来参观的人只要提前电话预约,左旭初都会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为公众免费开放。
据上海市徐汇区文物文化管理办公室丁永坤副书记介绍,对于这些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私人博物馆,基层文化部门通过艺术展览推荐和参展资金的补贴等方式,让收藏品能够被更多的公众所熟知。
据统计,如今徐汇区已发现的各种类型的为公众免费开放的私人博物馆有近10家,如陆汉斌打字机博物馆、石库门家庭博物馆、中外旅游门票博物馆等。这些私人博物馆如同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璀璨珍珠,闪烁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凝结了收藏家们毕生的心血,同时也丰富和补充了博物馆群类,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姿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