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谁发明了洛阳铲? 何时成为盗墓者重要工具?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23日 15:05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有没有可以追溯的发明者?

  洛阳铲在考古文化史上应当有怎样的地位?

  洛阳铲,其貌不扬。瓦形金属铲头长25厘米,径4厘米,装有长约两米左右的白蜡木杆。连铲带杆,一般长度在2.8米至3.1米之间。木杆顶端穿以绳索,单人操作,却可以打出10多米至20米深的探孔。它以简单、实用、效率高,而享誉世界考古界,被称为中国人又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是刺破阴阳两界的“利剑”。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洛阳铲在考古文化史研究方面,一直是个空白,也许是因其过于简陋而备受冷落吧。其实,无数史实证明,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价值的。指南针简单吗?它却改变了世界。

  洛阳铲究竟是怎么发明的?有没有可以追溯的发明者?洛阳铲在考古文化史上应当有怎样的地位?揭开这些谜团的人,就是著名洛阳铲研究学者赵振华。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赵振华先生。

  花甲之年的赵振华,毕业于复旦大学,在洛阳从事田野考古和博物馆工作30多年,曾任洛阳古代艺术馆馆长、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股长,参加和主持了西周铸铜遗址、东周王城遗址、隋唐城遗址和周汉唐宋墓葬以及烧窑粮仓的发掘,出版《洛阳古代铭刻文献研究》、《洛阳关林志》等专著10余部,现为洛阳师范大学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提起洛阳铲,赵振华研究员兴致勃勃,侃侃而谈。

  洛阳铲PK荷兰钻

  赵振华说,洛阳铲在田野考古中的独特价值被国际考古界所认识,应该说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调查河南商丘一座东周时期的城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自然科学技术运用到考古学研究已逐渐普及。比如,野外勘测仪器很轻便,勘测效率也不错。在地面勘测方面,利用大地电阻率仪、磁性仪、探地雷达等先进仪器勘测古城墙、古墓、古河道、王陵和宫殿区等也多有收获。空中勘察利用卫星、航空遥感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图像目视解释及地学相关分析技术等结合地面验证,也发现了新遗址和墓葬等。中美联合考古,可以说是新旧考古技术一起上,经过6年努力,探明了古城遗址。其中,洛阳铲功不可没。在洛阳铲PK荷兰钻中,洛阳铲表现非常出色。

  参与工作的我国考古学家高天麟在洛阳对赵振华说,洛阳铲虽然简单原始,但轻便灵活,经济实用,解决问题的效率高。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考古测量实验室教授拉普(Rapp,Geoge Jr)说,在调查项目中,我们详细地设计了一个钻探地下考古遗存的方案。实践证明,荷兰钻因钻探速度太慢而不适用于大面积钻探。洛阳铲以其经济实用而被大量应用,再加上训练有素的探工的熟练操作,铲探获得巨大成功。正是利用洛阳铲,经过2000多次铲探,我们发现了洹北商城。

  就探寻地下文化遗存的方法,拉普教授说,我们曾尝试使用地球物理调查方法,然而事实证明钻探方法更为实用,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成功。钻探方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钻探提取的土样全部来自地下,而地下正是记录考古学文化的资料库,即使是土色的变化也包含大量信息。

  拉普教授认为,洛阳铲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田野调查工具,同时它将对遗迹的破坏度降到了最低点。因此他提议在田野调查中应大力推广洛阳铲,为考古发掘提供既快又准确的信息。

  洛阳铲在考古中的杰出表现不胜枚举,比如,陕西省西安市唐长安城址的钻探,通过钻探辨土,结合历史文献,研究分析,绘制出唐代长安城城墙基址复原图。又如,陕西东周秦公大墓、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西汉阳陵等重大考古发现,无一不是洛阳铲立下的头功。

  洛阳铲因何产生?

  洛阳铲的独特价值在国际考古界被广泛认识,使赵振华感到作为一个中国洛阳的考古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于是,他倾心于洛阳铲这一冷门课题的研究,30多年锲而不舍。

  赵振华的研究追溯历史根源。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古老的中华帝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击下,千疮百孔,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洋贼寇也开始了对中国疯狂的文化侵略和文物劫夺。尤其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等,无数国宝文物惨遭洗劫。外国人搜刮中国文物之风也以此为开端。近代洛阳大规模盗掘古墓之风也根源于此,盗墓的重要工具——洛阳铲便在这特殊的历史年代应运而生了。

  为什么近代大规模盗掘古墓之风从洛阳刮起呢?

  赵振华说,这是因为洛阳具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明代万历年间,有一位叫王士性的浙江临海人,曾在河南等地做地方官,见多识广。他撰写《广志绎》记录各省地理风俗。他在书中说:“洛阳水土深厚。周、秦、汉王侯将相多葬北邙,然古者冢墓大隧道至长里余者,明器多用金、银、铜、铁,今三吴所尚古董皆出于洛阳。”他还提到一些出土文物,由此看来明代洛阳邙山就有盗墓风气。因为邙山被历代王侯将相视为风水宝地,厚葬于此者众多,往往是一座墓葬下面或侧下方还有墓葬。

  罗振常在《洹洛访古游记》中说,清朝末年,洛阳邙山马坡村民盗掘古墓,挖出了很多古物,一些北京的古董商经常乘坐火车来洛阳,就住在火车站(现在的洛阳东站)的客栈,到马坡村挑选购买各种古物。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村的盗墓风气开得很早也很盛。

  1905年至1909年修建汴洛铁路,通过邙山南麓,工程动土,毁坏了一批古墓。来华的西洋人争相搜集购买出土古物,中国的古董商闻风而动,大肆搜索倒卖,以求获利。自从古物能卖钱,邙山山麓一代的村民,多在大雨之后,三五成群负镢荷锄,漫山遍野地搜寻塌陷的古墓。古墓距今年代久远,除冢墓还保留着大小不等的封土堆外,一般在地面上已看不到任何痕迹。因断崖崩落或地面塌陷而暴露的只能偶然发现。因此在盗掘前,找出古墓的准确位置,在耕土或挠土层下找出墓道或墓口是关键。盲目的挖掘,往往徒劳无获。经常在旷野找墓,使盗墓者逐渐掌握了辨别各种土壤的技能。

  2004年,原洛阳市洛北区钻探公司技术员、72岁的小李村人马积善对赵振华说,上个世纪40年代,他在邙山挖古(盗墓),三四个人搭成一班做活,就用一把马蹄形铲探墓。一天能打30个孔。

  1936年,地质学家袁同礼前往洛阳查勘盗墓情况,他报告说,洛阳为吾国旧都,古迹甚富。近年来出土古物,以铜器为大宗。私行盗掘者,几成一种职业,并发明一种铁锥,专作采试地层之用。沿城北邙山一带,盗掘痕迹,不计其数……人各执铁锥,分区探试,偶有所获,则欢呼若狂。

  近代知名学者、民国时期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是洛阳新安县人,他在实地考察后撰文记载:掘古物用器,名为瓦铲,重七八斤,铲端铁刃为筒瓦形,略如打纸钱之圆凿,围径约三寸而缺一口,后施长柲,用以猛刺土中,土自铲心上出,顷刻之间,凿穴深可寻丈。先以瓦铲锥地取土,验其色质。其土层色质松散而不规则者,知为古代已动之土,古物往往出焉。其坚整而纯一者,则原始老土,决其必无所有,乃易地再掘焉。

  20世纪30年代,李健人云:“有一种专以掘发古墓为职业之人,有累世父子相传,至数代者。以铁铲(长木柄,端置铁制圆铲,口径寸余,中孔)试墓地之土色,即可辨明其为何代之墓,并有无贵重之物,他处所未闻也。”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