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沈星:工作之外都读书 妈妈寄《废都》曾担心

2012年04月24日 08: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沈星(右)采访李银河

  “以前看过她访谈陈丹青、麦家、方成,觉得这个节目还是很严肃的。跟沈星事先沟通了一下,发现她还真读了一些书才来访谈的。”4月19日,社会学者李银河一边等沈星来家里录“大家书斋”,一边发微博谈论她对传说中“凤凰卫视最美的女主播”的印象。

  “大家书斋”是今年1月开播的读书类节目,沈星试图带着观众走近文化名流们的书房、工作室或其钟爱的书店,了解他们“与书有关的故事”。沈星将主持“大家书斋”看作主持“娱乐大风暴”、“美女私房菜”等节目之后的“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中国青年报:在已经有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新开这档“大家书斋”?

  沈星:“开卷8分钟”是每天8分钟,这是不够的;我们这个节目是周播,每期24分钟,如果再折成7天算,其实时间也没有多少。阅读是应该葆有的一个习惯;做饭反而不是你必须掌握的技巧,完全是你喜欢或不喜欢。

  阅读可以让心灵变得更充实,让你不畏惧死亡,不害怕黑暗,也不担心一个人静静地呆着会很无聊。它让你很勇敢,可以发现生活当中的各种美。

  我曾经替梁文道代班做过“开卷8分钟”。在凤凰卫视开了更多的栏目之后,大家觉得今年正好有一条文化的线贯穿其中,有各种各样视角不同的“走读”,这样可能就需要一档新的读书节目。台里去年10月底让我写一个方案,今年1月就有了这个新栏目。

  是大家一起想出了这个节目。每个人都希望能走近文化名流们的书房,想看看他们在看什么、喜欢看什么;每个人的书房就像他的家一样,他写文章的格式是什么样的,他怎么念这个文章?就像今天看到李银河的手稿,好多都是她在大学念书时做的笔记,还有她现在新写的一些东西,特别珍贵。

  “开卷8分钟”与“大家书斋”是形态完全不同的节目,但是不管说书还是说人,都是在建议大家尽可能深地去阅读作家、阅读内心。

  中国青年报:你们的主流目标观众是什么人群?

  沈星: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为普通读者——他们会有一定的阅读习惯,有阅读的量,对阅读充满好奇。这个“大家”是所有热爱文字和阅读的人、所有有好奇心的人,以及所有真正驾驭这些文字的人。

  中国青年报: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那期播出后,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略有微词,说“沈星与作家的对话,没有对等的互动性。电视台的意思估计是沈星比较养眼,也该从厨房走到厅堂”。刘苏里则解围称:“早知道沈姑娘喜欢读书。从厨房到厅堂,允许有个过程。”你觉得“花瓶”的印象是某些观众的偏见吗?

  沈星:厨房和书房是不同的视角,饭菜香和书香、墨香缺一不可。我没有觉得“花瓶”是偏见,也没有觉得是赞美,见仁见智吧。花瓶或者杯子或者碗或者烛台或者沙发,都是物品的名称,你不能说它是褒义还是贬义。“一束花”是好的,但是花瓶你怎么就能说它是好或者不好呢?这对我来说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中国青年报:书房或工作室更易展示受访者的研究、写作和创作状态,但也有一定私密性,会不会遇到文化名流对这样的“隐私”泄露比较戒备和抵触?

  沈星:我们是还原他工作的状态,告诉大家他在这样的空间里工作,但是拍摄当下不是在工作。有的是嘉宾常去的书店,他会向我们推荐一些书什么的。刘苏里、陈丹青、虹影那几期节目都是在他们的书房或工作室里拍的。李银河的节目是在她家里做的,她指着非常丰富的藏书,一层一层地跟我们讲解,其中一层是关于现代文学的,二层是所有关于社会学专题的,三层是她跟王小波的创作的集结。

  录节目之前要有很多的沟通,我们的嘉宾都是很好很好的人,而且都言无不尽。我们会事先把嘉宾所希望看到的一些人的碟给他,让他知道是不是能接受和配合。

  中国青年报:能谈谈你的私人阅读生活吗?你妈妈是中学老师,在你青少年时期是不是有不少引导?

  沈星:小学时常读《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很早就开始看妈妈的高中语文参考书什么的,她有很广泛的必读书目。小时候就是乱读,当可以自己去买书的时候,才会有选择。

  我念大学时,贾平凹出了一本《废都》,我妈第一时间在书店里买到了,没有拆开就用特快专递给我寄过来了,因为她非常喜欢贾平凹。她常常给我寄所有东西,她看到的书或者其他的。因为买了两本,她自己也看,第二天信就来了,她看到文学评论,把所有的剪报寄给我,以及她自己的一封长信,说你应该怎么样来读这本书,保持什么样的状态。我能看出她字里行间的担心,但是我们姐妹就会笑,我们寝室里传阅这封信,也传阅这本书。

  我妈妈不认为念书这种事是一种必须的技巧,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比较重要。后来我上的是师范大学,准备去当语文老师,觉得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和站在舞台上其实是差不多的。大学最开始会去看一些俄罗斯文学,然后就是传统的经典,再往后就是拉丁美洲、西班牙或者来自美国的作家作品等。与此同时在读的,就是中国当代的作品。

  毕业论文写的是“当代女性小说”,就是写陈染、林白等。我很长一段时间不喜欢男性作家的创作,觉得他们对文字太有技巧了,他们的冷眼旁观是不好的。现在又觉得男性作家对节奏的把握更有力,文字也更有张力。

  现在,我会看朋友写的书、朋友介绍的书,或者其他我感兴趣的,而且也会收到一些读书网站的推荐。做“大家书斋”,基本上除了工作之外,所有时间都在读书,因为要做很多人的采访,同时要储备很多。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