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池莉斩获"中国作家"大奖 将继续探寻文学本质

2012年04月28日 11:19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并不看重奖项的池莉将轻装上阵 再次出发 (照片由本人提供)

  “我会继续探寻文学最美的本质意义”

  记者胡孙华

  10年来从不主动申报文学奖项的武汉作家池莉,不久前又获得一个重量级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该奖项来自于她去年的中篇小说《她的城》。

  “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是2007年设立的国家级文学奖项。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府共同创办设立,面向全国公开出版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评选。该奖创立5年来,已成为在文学界乃至海内外具有影响的权威文学奖项。五届评奖陆续推出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便有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张炜的《你在高原》,以及蒋子龙的《农民帝国》、关仁山的《麦河》、叶广芩的《青木川》等优秀作品。

  《她的城》是2011年第一期《中国作家》杂志的头题中篇,随后被《新华文摘》、《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选刊》、《小说月报》等刊物转载,后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畅销至今。仅在当当购书网上,《她的城》获网友评价1500余条,好评如潮。

  “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颁奖评语是:中篇小说《她的城》以平民态度,讲述了3个武汉女人在这座城市里的婚姻遭遇和生命成长历程。简约的故事设置中,凸显了作者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与穿透,而饱含于人物情节叙述里的温情,则体现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的丰富性与多元性的理解和认同。

  历年来获各种文学奖70余项的池莉得悉作品获奖,还是“感到由衷喜悦”。没去参加颁奖典礼的她,发过去了一篇两百字的获奖感言。她在感言中说:我在你们这里获得加油和鼓励,更会从这里再次出发,继续探寻文学最美的本质意义,任何艰难险阻,在所不辞。《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在颁奖典礼现场宣读了池莉的感言,一度哽咽。

  【独家专访】

  伴着文字前行,守好我的城

  池莉已经在这座城市写了30年了,还将不停地写下去。昨日,池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写作、谈读书、谈生活、谈女儿、谈电影……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平实的话语亦如她的文字,坦率真诚、通透睿智。

  我对那些活得最艰难最无助的人饱含敬佩之情并流露于笔端,这是我特意献给顽强生命活力的礼赞。

  并不是外国人比我们觉悟更高,或比我们更风雅。而是我们的逻辑出了问题,违背了人性。

  近十年来,我几乎不参加社会活动。我不合适这些热闹喧哗的场合。但是“两会”不是一种活动,是一份工作。

  看电影与看书,对我没有差别。都是文化也都是娱乐。只是符号不一样,一个是文字想象,一个视觉形象。

  关于写作

  记者:您在小说中指向市民阶层,指向日常琐碎的市井生活;而您自己的生活却是那么小资,旅行、阅读、看电影、看球赛……这个有矛盾吗?

  池莉:我没有矛盾。我很统一。你提了一个我始终都没有理解的问题,包括我的一些研究者、批评者,不少人都持有你这种观点。我真的对此统统地惊愕不解。因为我的写作,正是要反假大空话语,反以阶级划分人群,反以政治职务划分人群,反所有的意识形态包括所谓的小市民意识形态。我只是要写人、个人、真实的去掉脸谱化类型化的个人。

  不错,在写作中,我对那些活得最艰难最无助的人饱含敬佩之情并流露于笔端,这是我特意献给顽强生命活力的礼赞。难道因此我也就一定要被类型化?如果我小资而不小市民,就是矛盾的?人哪有那么简单?!哪里可以那么归类和贴标?!我们的思维怎么可以如此狭窄呢?!

  记者:借用您的小说名字《她的城》提个问,作为一名武汉作家,您的“城”是什么样的?

  池莉:永远有长、中、短文字,随着岁月前行,立体交叉在我的身边,这就是我的城;争取写得更好,争取把武汉挖掘得更深,争取让武汉更加迷人,争取让出版社一看到我的作品就不得不拍出最高版税,这就是我的城。我的生活很职业:平时除了埋头写作和阅读,过一段时间就会出去走街串巷。不是家庭妇女的逛街,是作家的逛街,不购物的,只看建筑、街道、看人们在做些什么、盒饭里吃了些什么,找弄堂口歇下来,慢慢和陌生人扯闲篇,慢慢聊生意和家常。

  记者:作为这座城市的代表作家,作为市文联主席,您在写作中会有意识地给这座城市的文化注入怎样的精神?

  池莉:我一直一直一直在写的武汉人,他们各个不同,但骨子里头有一种共同的城市文化基因,这就是生命力顽强、大气、粗放和潇洒。用武汉话说:对朋友,最舍得,是敞(Ca)的!对敌人,不信邪,敢赌狠!我想我能够传神写出来,让我们自己能够感受到,让大家能够认识到并发扬优点修正缺陷,就不错了。至于是否可以注入什么精神,那是子孙后代才能够发现的东西,我不知道。

  关于阅读

  记者:您经常出国游历,见多识广。在国外,是如何推广阅读的?国外读书是何种状态?

  池莉:我没有见过国外政府大规模地强势地推广阅读,这种推广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国外阅读推广主要在民间,实际上也不算是“推广”,就是社会常态。他们的出版、阅读、评奖、文学节、艺术节、朗诵会、书友会等活动非常活跃,五花八门,频繁又普及,阅读等同于他们的“精神面包”、水和空气,不可或缺。即便当代网络发达,但他们外出旅游度假,背囊里肯定要带书。他们乘坐地铁公汽飞机轮船,多半也会捧书阅读,就像我们在公共交通上习惯打瞌睡养神发呆和嗑瓜子吃零食一样。

  记者:为什么国外阅读状态和我们不同,您心目中的阅读之城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

  池莉:我以为,并不是外国人比我们觉悟更高,或比我们更风雅。而是我们的逻辑出了问题,违背了人性。我们的读书,自古至今,功利目的很强,学而优则仕,从考状元到考公务员,录取都是以成绩分数为标准,因此人人都被要求阅读统一的书本,不管个人是否有兴趣,也不管是否能够开启个人才智。这样被迫读书,当然让人很反感很辛苦。更加上苦读N年,踏上社会以后,又发现社会自有它的一套生存游戏,学非所用,浪费的只是青春和生命,毕业后的个人生活压力接踵而至,疲于社会竞争和应对,还有多少人可以保持广泛阅读的精力、心境和兴趣呢?当然很容易去选择轻松一点的打瞌睡嗑瓜子打麻将了。

  人总是永远向往美好生活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逻辑。只有当阅读成为一件对个人有利的事物,阅读才能够蔚然成风。外国顺应了这个逻辑,他们从小可以自由阅读,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喜欢的书籍更容易开发和促进人的聪明才智,阅读越多,智慧就越多,创新意识就更强,融入社会的能力就更强,事情也就会做得更加漂亮,因此也就更容易升职,更容易涨薪,更容易被爱和爱。阅读就这样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和生活习惯。比尔·盖茨就是这样成为了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尽管他开创了一个电子网络世界,但他个人还是酷爱捧书阅读,现在他家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图书馆。

  我心目中的阅读之城是:武汉三镇满城书香,读者人人得其所喜。只要我们在强有力的阅读推广中,尽可能设计与提供合乎人性逻辑的方式方法,持之以恒,不言放弃,复兴武汉文化,一切皆有可能。

  记者:您正在系统地读什么书?有何启示?

  池莉:这几年我反复读柏林,以及涉及他的所有书籍。我认为,这位已经去世的英国当代哲学家开启了消极自由主义的智慧之门,为人类社会的和谐相处,为多元共存的可能性,作出了革命性的思维和分析,对现世极具实践指导意义。是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

  关于身份

  记者:您是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您觉得自己合格吗?很少参加公众活动的您,却从来没缺席过全国“两会”,您为何格外看重这个身份?

  池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以为我是敬业守职的。的确,近十年来,我几乎不参加社会活动。主要是许多社会活动已经变成秀场,我不合适这些热闹喧哗的场合。但是“两会”不是一种活动,是一份工作。人大代表不是自我标榜的,是人民选举出来的。是要作为中国最高权力机构的成员,审议和监督一府两院的年度工作,维护和修订法律,投票选举新一届中央政府。因为代表人民的利益,所以我格外看重这个职务。这是一份非常神圣的工作。

  记者:作为文联主席的池莉,作为作家的池莉,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池莉,思维上有没有差异?若有,是什么?有没有冲突?

  池莉:宏观地说,没有冲突。我作为一个作家能够体验多种角色。工作思维肯定有差异,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性,使得个人受专业局限的思维得以拓展和开阔。

  记者:有报道称您把您的女儿亦池当做您最成功的“作品”,您是如何“创作”她的,她现在是什么状况?

  池莉:我从来没有说女儿是我的作品,那都是别人说的。恰恰相反,我觉得自己是女儿的作品。没有孩子之前与有了孩子之后至今,应该说我的性格和修养在逐渐变好,以前糟糕到甚至认清不了自己的糟糕。我自己带孩子,和她朝夕相处一起长大,共同经历所有的艰难困苦。

  我们不存在“圈养”和“放养”的概念,凡事都和她商量,以她感觉最好为原则。她没有什么青春逆反期,我们特别亲,很有默契。尤其在她18岁以后,她越来越多地照顾我,下厨献艺,指导我穿衣吃饭,料理我的国际版权,谈心聊天开玩笑,现在她已经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毕业工作了。最重要的是这孩子特懂事,心地善良,宽容厚道,乐于助人。我真是不知道自己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为此,前年我出版了《来吧孩子》,书一直在发行。

  关于爱好

  记者:电影被称为“造梦工厂”,而女人天生爱做梦,所以有人说电影是为女人而发明的。您喜欢看电影,是因为您喜欢做梦吗?或者是,你想从电影艺术中吸取营养?您的小说很多被改编成影视剧,是不是因为创作中受到电影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

  池莉:我不爱做梦,但我喜欢电影,我只选择世界一流的好电影。我主要是观看人类不同的命运以及承受命运的方式与能力,还有审美,解惑,学习知识,足不出户可以去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我看电影与影视改编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我自己从来不改编自己的小说,在小说被改编之前,我也不知道它会被改编。

  记者:您最喜欢什么类型的影片?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或哪几部影片?最近看了《泰坦尼克号》吗?

  池莉:好电影我都喜欢,不分类型。我喜欢法国上世纪60年代前后所谓的黑色电影导演皮埃·梅尔维尔的作品,印象深的有《莱昂莫汉神父》,也喜欢德国导演哈尼克的作品,《白丝带》印象深,还喜欢土耳其籍的德国导演法提阿金的作品,比如《天堂边缘》。喜欢的电影太多了,数不完。

  现在伊朗和东欧、北欧的几个国家,电影越拍越好。奥地利也很厉害。法国有起伏,时好时不好。英国比较稳定,一直比较好。俄罗斯在进步。

  美片我已经不喜欢了。15年前还算喜欢,看过《泰坦尼克号》,当时也流泪了,主要是感动,但是现在不会再去看,也不再会有泪。美片里头我只选择动作片和传记片,其他一律都太“好莱坞模式”,故事都换汤不换药,过于简单化。

  记者:看电影与看书,对您来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通常,电影被归于娱乐,而图书被归于文化,您把看电影当做娱乐吗?若看一部电影,您觉得非常好,您会不会去找这部电影的原著读读?

  池莉:看电影与看书,对我没有差别。都是文化也都是娱乐。我吸取和欣赏的东西是同样的,只是符号不一样,一个是文字想象,一个视觉形象,我脑子里可以自如地转换。

  当然,我更喜欢看书。一般说来,原著会更好。比如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改编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尽管作家自己亲自写剧本,还是小说好。对于读者来说,文字的丰富想象力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具体形象的表达,还因为读者的个人想象多半是自己演主角,任何导演选定的演员都不如自己,人人更爱自己嘛。不过,电影有电影的表达优势,许多故事会更加适合形象表达。

   3个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武汉女人生活在长江之畔的这座城市中,命运以特定的形式将她们纠缠在一起。军人出身的百万富翁蜜姐爽利干脆、愤然逃离家庭的原白领丽人现擦鞋妹逢春懵懂天真、出身大家的蜜姐婆婆宁静包容,当面对感情与世俗、婚姻与道德,痛苦与重生的冲突,经历婚姻带给她们的伤痛,她们如何彼此理解、相互扶持,带着伤疤所特有的美丽,继续在长江千年不断的涛声中生活下去。

  池莉,作家。武汉市文联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等。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主要作品见北京十月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池莉经典文集》(九卷)。另有散文集《老武汉》《怎么爱你也不够》《熬至滴水成珠》《来吧孩子》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及话剧京剧楚剧广播剧,包括《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你以为你是谁》、《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生活秀》、《水与火的缠绵》、《云破处》(法国巴黎剧院)、《所以》等等。历年来获各种文学奖70余项。法、英、西班牙、日、德、韩、越南等外文译著不断在其语属国家出版。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