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岸三地“昆迷”:校园是昆曲传承的“种子”

2012年04月29日 17: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郴州4月29日电 题:两岸三地“昆迷”:校园是昆曲传承的“种子”

  中新社记者 刘柱

  29日,来自两岸三地的昆曲专家、学者、“昆迷”们相约湖南郴州,参加“海峡两岸昆曲交流展演活动专家研讨会”。

  “我教过的一名初中学生2011年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中学语文老师邓仁刚很自豪地告诉中新社记者。

  “昆迷”邓仁刚在会上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会后忙着向专家、学者讨教如何在校园更好的传授昆曲艺术知识。

  “昆曲艺术中包含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在课堂上中我经常播放昆曲的影像来帮助学生理解。”邓仁刚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很受学生的喜欢,“既学会了知识,又传播了昆曲艺术,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吴昊是邓仁刚最得意的学生。邓说,这名学生在他的影响下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课后经常看见她模仿昆曲腔调诵读诗词,就觉得她将来肯定有‘戏’。”

  “昆曲应该纳入大学教学。”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张丽珍认为,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文学功底,“更容易理解昆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张丽珍介绍,她所教授的《昆曲清唱选》让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基本的理论、欣赏的基础、简单的学唱,“再邀请内地专业的演员来校现场演示,在近距离交流中让大学生体验昆曲的艺术之美,这是传承昆曲的一种最佳结合方式。”

  “昆剧团要主动联系大学,多把这种艺术送进校园里。”张丽珍的建议还有另一层深意,“这不仅会培养一批有文化素养的高水平观众,将来他们对昆曲的提升、再发展都有鞭策作用,甚至会成为以后昆曲的研究者、创造者。”

  在昆曲编剧老艺术家余懋盛的眼里,这门古来的艺术应该从娃娃抓起,“继承和发扬昆曲有老一辈艺术家的功劳,但最终还要靠年轻人撑起大旗。”

  26日至29日,台北昆剧团与湖南等8家昆剧院团联袂登台献艺的演员中,“80后”、“90后”成了“台柱子”,这种变化让余懋盛很是欣慰。但他认为,“校园是昆曲传承的‘种子’,应该在校园里更广泛的普及。”

  “昆曲进校园,播下艺术的种子,一定要更积极地去做。”祖籍宁波、年逾60的台北昆剧团团长应平书就是一颗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昆曲“种子”。“在大学里学过昆曲,20年后又从事了昆曲艺术表演。”带着眼镜、留着短发的她温尔一笑,用简短的一句话诠释了“种子”的意涵。(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