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知音》的独特价值:坚持做穷人生意获丰厚回报

2012年05月07日 09:5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如果仅仅从经营的角度,来自武汉的《知音》应该算中国杂志个中翘楚。

  在经历27年的发展壮大后,这份备受中国底层受众欢迎的杂志将迎来一个关键拐点——进军股市,有望成为中国期刊第一股。

  但争议随之风生水起。 反对者主要来自一些所谓的精英人士,他们祭出的武器相当有杀伤力:《知音》长期传播欲望故事并侵犯名人隐私,缺乏媒体的社会担当,说白了涉嫌传播三俗,误导受众。

  如果抛开简单的道德考量,这份杂志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期,体现了其独特价值。比如在定位上,在众多期刊纷纷放弃农村市场,专攻城市的高端精英读者市场,《知音》反其道而行之,专攻二三线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读者群——而这些地区往往是精神文化生活最匮乏的地方,从而成为大众消费文化领域的一个王者。再比如在价值观上,立足煽情路径的《知音》杂志通过大量复制坚贞爱情、负心汉故事,用一种简单朴素的方式来对底层受众进行着情感启蒙和心灵慰藉,不亚于一份特别的弱势人群心灵蛋花汤。

  坚持做穷人生意的《知音》由此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因此,在发动道德审判之前,精英们有必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这家杂志目前是中国合法出版物,且运营状况符合现阶段中国A股上市的要求——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制的基石,道德必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知音》上市包容是对文化产业化初级阶段现状的接受。这样的杂志代表中国期刊上市是不完美的。毕竟,对于具有社会价值导向功能的文化产品不仅仅需要盈利,更需要体现人类共同情感和价值,进而推动国家价值的成长。这不仅有赖于全体公民素质的提升,更有赖于整个文化领域创作者、运营者素质的整体水准的提升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文化精英们与其说对《知音》发动道德审判,不如认真反思一个问题:你们真正关注过底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吗?或者即使关注了,为什么没有获得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

  石述思(作者系《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