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策划干爹送美女翡翠成笑柄 媒体应守住底线
远山(媒体人)
近日,在河南卫视鉴宝节目《华豫之门》中,一个美女带着一个金镶玉的翡翠观音找专家鉴定。主持人问她哪来的,美女说,干爹送的。主持人问,你干爹做什么的?美女说,房地产公司老板。主持人又问,那你做什么的?美女说,我什么都不做。专家鉴定最后说,所谓金镶玉翡翠观音是个赝品。节目播出后,这名女孩爆料称自己是节目的“托儿”,所谓“干爹”“翡翠”等都是节目组设计的。(详细报道见本报今日26版)
显然,河南卫视鉴宝节目《华豫之门》,是一个聪明的策划,将当下最热门的“干爹”无缝嵌入,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和收视率。但这也是一个非常拙劣的节目策划,因为所有的表象都太过直白,赤裸裸地指向炒作,结果真相一戳就穿,一时成为笑柄。
作为一个媒体中人,当我获悉这则“新闻”时,映入脑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一条注定会火的新闻,它几乎具备了“热闻”的一切要素:招摇过市的美女、肆无忌惮的“干爹”论,再加上炫富与纠缠不清的“爹女情深”,所有的戏剧性张力都包含在内,它必将引发观众的注意力聚焦。
因此,“自称干爹赠翡翠”成为舆论的“头条”。而正如硬币的两面,太高的关注必然会引发新一轮媒体追逐,试图挖掘一些与众不同的“新料”,结果幕后操作就此穿帮。
身为一个媒体工作者,我知道炒作能起到的放大效应,尤其是某些本身处于收视弱势的节目,正需要这样的救命稻草。是的,这就是媒介时代的无奈与宿命。媒介本身也需要获得公共传播平台的高关注度,否则一个新闻会就此淹没在信息汪洋中,一个节目就会死在收视率的大棒下。但是,高频率的媒介报道,某种程度上需要一种自虐的精神,别把自己当成正常人的炒作,别把节目当成新闻精神的守望台,要敢于把血淋淋的伤口裸露给公众,如果没有就人为制造“伤口”,满足所谓的窥视欲和娱乐化心态,这似乎也成了“干爹女”和某些传媒换取公共舆论关注的必然代价!
这折射出媒介时代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悖论:现代媒介社会仿佛有一种无所不溶的酶剂,有可能将最初的人文本质消解在流俗中。现代媒介社会对信息搜集和整理的需求如此巨大,以至于每个人都不得不隶属于这一规则。任何一起社会事件,迅速以新闻的形态转换于媒介运作流程中,媒体竭尽所能从中挖掘报道元素,读者和观众获得信息的满足和情绪的释放。在此过程中,客体文化与主体文化很容易造成相互离异——也就是异化,即大家只关注“我们想从新闻中获得更新奇、更耸人听闻的东东”,而部分媒体则学会了追逐这一市场需求无所用之不及,应有的新闻伦理则化为碎片。
这不是个人的错,媒介时代将事件中的人分割为三部分:当事者、报道者和观看者。极度抽象的分工,很容易让我们的思索失去热忱,成为一种机械化的职业。不是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么,媒体、当事人与观众都在COSPLAY,都在建立漫画式的人格表象,久而久之角色化扮演就成为心理定型,自觉担任个体乃至少数媒体的行动参考与价值取向。
同样,这其中还有社会现状的无奈。一位女作家背错诗,就说人家是靠干爹进的作协,这是多么“坑爹”的事情呀!受众见识了太多比舞台更戏剧的现实丑陋,就习惯性地将社会当成了舞台,这当然不完全是民众的错,错就错在我们把错误当成了正确。
泛娱乐化时代,媒体和受众该如何面对“干爹” 与“坑爹”?守住底线!这是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