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编剧梁晓声:不能观众想看什么就给什么
电视剧《知青》昨晚登陆央一黄金剧场,本报记者采访了编剧梁晓声——
不能观众想看什么就给什么
由梁晓声编剧、张新建执导的长篇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知青》5月29日晚登陆央一黄金剧场。该剧通过讲述天亮和周萍等知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插队的生活状态,展现了那一代人的青春岁月。此剧在试播时已引起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昨天,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辗转采访了著名作家、《知青》编剧梁晓声。
毫无疑问,梁晓声是中国文学史上知青文学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位作家。在执笔写《知青》剧本前,他已有多年不碰这类题材,“破冰”是他再度“出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能不能把电视剧创作的空间,由于一个作者的介入,给拓宽?这可能是影响和价值所在。”
梁晓声本身就是知青,再谈起那段岁月时免不了有些激动和感伤:“再不可以是一种很浪漫、很有意思、很好玩的方式拍此类电视剧,看不到劳动、看不到知青与农民的情感,看不到知青与知青间那种情感,只是大家谈谈恋爱,象征性地干点儿活,那样越拍越差。”
剧中,“水里面扛油桶”“抬木头”“高音喇叭”等历史画面将重现出来。梁晓声表示,“浪漫化,是对历史的不郑重、不严肃、不负责任。需要有些悲壮色彩。”
谈及电视剧现状时,梁晓声有些愤慨:“不应该是观众想看什么,我就给你看什么。而是我应该给你看什么。”梁晓声觉得,电视剧《知青》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他们想给观众看到真正的知青是什么样子,而不是被浪漫化、被规避掉的“生活”。
记者问梁晓声,“你怎么能保证一部试图承载这么多内容的电视剧,同时还能让观众觉得好看?”梁晓声讲了一个片段:“将军恢复工作后,赶紧把女儿接到部队。这时乡亲们去送她,秋末冬初,那么红的太阳,照着千沟万壑的黄土地。她走了很久,一回头看,山头上还有那么多小身影,但已经不能再回望了。这时候她一下子就跪下去了,掩面哭泣。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一辈子记得,我要对老百姓好。”“有时,生活本身即看点。比如,《蜗居》本身是太真实地贴近某部分生活,所以很好看。”
梁晓声告诉记者:“我总对我的学生说,要创作有意义的作品。这个意义应该远超出于稿费……”记者 刘杰